查看: 995|回复: 3

老年人偏爱吃“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3 07: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共鸣。视频内容是在安徽的某医院病房里,一位穿花衣服的老太太因坚持要下地干活,为此子女还专门请了五天假,来回花了4000元路费,帮她一起收了800斤小麦和100斤蚕豆,结果不仅收粮食的钱都换不来儿女交通费的一半,老太太还累倒住院,得不偿失。

很多老一辈的人会觉得“吃苦”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精神,而享乐却成了一种“罪大恶极”的事,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值得推崇。无独有偶,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就接诊了一位65岁患者张女士(化名),因其长期失眠,整个人情绪低落,经常无缘无故哭泣,但是早就应该接受专业治疗的她,因舍不得花钱就医,让病情一拖再拖,到了后面抑郁严重,甚至产生了极端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0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失眠折磨得她一度想轻生

“从半年前开始,我突然开始严重失眠,‘睁着眼等天亮’已经成了我的日常,到了白天又提不起精神,整个人昏昏沉沉、面容憔悴,情绪非常低落,感觉生活没有任何意义。”谈及这段痛苦的经历,张女士仍心有余悸。

但可悲的是,尽管张女士长期遭受着失眠困扰,她却从没有当回事,也不舍得花钱去治疗,总想着“熬”过去就好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好转的迹象,反而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她的脑海里逐渐出现一些极端想法:既然活着那么痛苦,那不如去死好了……

终于有一日,张女士还是一如既往地一夜未眠,她隐约感觉脑子里好像有根弦突然崩了,那些极端的想法开始占据了她的大脑,也主导了她的身体。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河边的,也忘了是怎么一步一步踏入冰冷的河中央,她只觉得内心痛苦万分,很想快点解脱。河水逐渐覆盖了她的大腿,在她快要被“吞噬”之际,突然,远处的河对岸游过来一个人,将她一把从河里捞出,带着她朝着岸边游去,最终张女士被一个路过的好心人给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07: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硬将轻度抑郁“熬”成了重度

这件事吓坏了张女士的家人,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平时安安静静的一个人,怎么会去想着自杀?为此,他们决定带她前往医院进行心理治疗,本来张女士还想要硬撑,在子女的坚持下,一家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王征处寻求帮助。

“经过我们的诊断,发现患者已经达到了重度抑郁状态,病情严重,需要及时住院治疗。”王征坦言,如果张女士在失眠初期就及时就医的话,可能当时抑郁状态还只属于轻度,只要吃药就能有效缓解,但病情拖了那么长时间,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不说,连带着治疗费用也会大幅上涨,甚至对患者的整个身心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真的“百害而无一利”。

在后续治疗上,王征为患者进行了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三管齐下”帮助患者尽早摆脱抑郁状态。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张女士的状态就明显好了很多,她从原来的“彻夜难眠”,到如今每晚基本可以“睡满6小时”。而当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后,心情自然就愉悦了很多,逐渐摆脱“寻死觅活”的想法了。如今张女士已经出院,她开始积极培养画画、刺绣、跳广场舞等兴趣爱好,生活充实且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3 0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享受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其实现实中很多老年人的想法和张女士类似,他们总是选择“有病硬抗”“有苦硬吃”,结果因小失大,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例如他们为了节约粮食,将剩饭剩菜留到第二天吃,结果吃出了直肠癌;为了节约一点电费,高温中不舍得开空调,结果中了暑;牛奶过期了不舍得丢,继续喝掉,结果得了胃肠炎……

王征表示,老一辈的人生活条件艰苦,在经历了社会变迁和生活磨砺后,他们早已习惯了主动承担困苦、努力工作,同时也深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因此,他们往往形成了“有福不享,没苦硬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上,即使身处幸福当中也要去自找苦吃。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许多年轻人可能无法深刻理解老一辈人“没苦硬吃”的精神内涵,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舒适和平衡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单纯的累并不怕,怕的是又累又没有保障。因此,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没苦硬吃”可能并不被接受。

此外,更让年轻人难以接受的是,老一辈的人不仅用“吃苦”感动自己,还试图“道德绑架”下一代。部分老年人想要通过“吃苦”,显示自己的不容易,以此得到他人的尊重。结果就是,除了苦了自己,还会把“苦”传递给孩子。在他们眼里,快乐和享受,就是错误的,唯有上进和努力,才是可取的。在这种教育观念下长大的孩子,可能更容易自卑、抑郁,因为他们“不敢”享受快乐,一享乐就会产生愧疚感,这心态可能会伴随终生。

王征建议,老年人和年轻人要尊重彼此的价值观,不要过分干涉对方的想法。“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追求,从而形成了‘宁可我苦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苦我’的价值观。虽然老年人与年轻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理解和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

  来源:每日商报乐活老年版   记者:曾润玥  李彬  指导专家:王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