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身着旧工装,蹬上自行车,雄赳赳气昂昂走进钢铁厂,烧结、炼钢、轧钢……这是老一辈钢铁工人“打卡”上班的景象。而穿着时髦有个性的服装,带上单反相机,兴致高涨地走进公园,拍照、露营、蹦迪……这是新一代年轻人“打卡”公园的方式。两种截然不同的“打卡”形式,如何穿越时空,在现实中无缝衔接?
前不久,大运河杭钢公园试运行的消息让不少人激动不已。杭州钢铁厂旧址复建成为“网红”公园,不仅成了年轻人的户外聚集地,也成了老一辈杭钢人集体记忆的具象载体。“我是1970年进厂的,那年我17岁。”老杭钢人李和平说,她怎么都想不到,上了一辈子班的地方,如今竟这么受年轻人欢迎,“能够以公园的形式把老厂区保留下来,这样很好。” “超级明星”的破圈回归,象征着当年的热土上开启了一段跨越近60年的新对话,而对话的“开场白”,李和平再熟悉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