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0|回复: 6

垦荒者之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8 07: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在浙江省东南沿海,台州列岛中南部,北纬28度23分、东经121度54分的交汇点上,坐落着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岛屿——大陈岛。

  在浙江工作多年,几次计划要去这个岛屿,但由于台风和各种原因,始终没能如愿。几年前,台州市委宣传部约我为大陈岛垦荒精神创作一首歌词,结果又因台风天气,不能前往现场采风。最近,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踏上了向往已久的大陈岛,弥补了此前的遗憾。

  大陈岛,是一个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岛屿,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被誉为“充满传奇色彩”,其历史还要追溯到70年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7: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党军的残余部队退守至东南沿海的包括大陈岛在内的部分岛屿,企图以此作为保卫台湾的最后屏障和反攻大陆的跳板。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完全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1955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了一江山岛,这一胜利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防御体系。一江山岛的解放,使得大陈岛完全暴露在了解放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国民党军继续固守这些岛屿已失去了战略意义。

  同月,国民党台湾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紧急撤离行动。从2月7日至12日,这场行动由美军第七舰队的132艘军舰、400余架飞机以及台湾当局调派的数百艘军舰和运输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共同执行。在这场撤离中,岛上共有17000余名居民被带走。

  撤离过程中,岛上的公共设施、码头、水库和渔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几乎被摧毁殆尽。更为严重的是,岛上还遗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地雷。这些地雷被埋藏在地下,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一事件导致大陈岛陷入了荒芜状态。

  就在大陈岛遭受严重破坏的艰难时刻,团中央发出了“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号召,鼓励有志的年轻人前往大陈岛垦荒,投身于祖国海岛的建设之中。1956年1月,由227名队员组成的首批垦荒队勇敢地踏上了大陈岛,这些年轻人的平均年龄仅为18岁,最小的队员只有14岁,但他们却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坚定地踏上了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垦荒队员们初次踏足大陈岛时,眼前满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岛上破败不堪,断壁残垣众多,铁丝网密布,地雷隐患让人胆战心惊。整个岛上,竟无一处完好的房屋,淡水资源更是稀缺到了极点,加之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的频繁侵袭,形势尤为严峻。然而,面对这些重重困难,他们并未选择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向前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房屋不够的情况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建造起简易却坚固的棚屋,抵御风雨的侵袭。食物供应紧张,他们便开垦荒地,种植番薯等蔬菜,实现自给自足。淡水稀缺,他们齐心协力筑起水坝,积蓄雨水,确保岛上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以满足。没有文体场所,自己动手兴建集会议、电影、演戏、图书阅览、文艺活动于一体的俱乐部……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垦荒队员们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开垦出数百亩荒地,为大陈岛的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年后,大陈岛迎来了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番薯、马铃薯以及各类蔬菜等农作物琳琅满目,产量更是令人欣喜。

  海岛水产资源丰富,他们因地制宜,迅速创办起海水产品加工厂。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他们厉行节约,甚至将节日的聚餐费用也节省下来,作为工厂的启动资金。没有技术,他们积极搜寻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同时派出队员前往外地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匮乏,他们巧妙利用有限的资源,用铝皮打造出简易的土锅炉,用木头制作出实用的土压榨机,确保了加工厂的顺利运营。

  垦荒队在海岛的第三个年头,怀揣着对海洋的憧憬,毅然决定组建渔业捕捞队,大力发展渔业生产。面对资金不足的难题,全体垦荒队员齐心协力,每人每月自愿节省两块零用钱。经过半年的辛勤积累,加上政府的补贴,他们终于购置了一艘机帆船,并将其命名为“勇敢号”。这艘“勇敢号”的诞生,不仅展现了垦荒队员们的顽强拼搏精神,更象征着台州地区渔业生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勇敢号”机帆船在苏浙闽沿海海域声名远播,轮机长叶荣华因其在渔业生产中的卓越贡献,荣幸受邀参加了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那里,他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是对他们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的最高赞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随后的几年里,五批共计467名热血青年相继投身大陈岛的垦荒建设。他们从毫无农活经验的青年逐渐蜕变为精通农、渔、畜牧、养殖业的行家里手。他们挥洒着汗水,运用着智慧,为海岛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同时也书写下了一段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青春篇章。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垦荒队员们不仅以勤劳的双手在物质上改变了大陈岛的面貌,更以青春和汗水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这种精神,深植于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的沃土之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光辉。它不仅是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崇高礼赞,更是对新时代青年精神的生动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精神,如同大陈岛上的芙蓉菊花,不畏高温酷暑,不惧严寒冬季,能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中、盐碱瘠薄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绽放出生命的绚烂。芙蓉菊花已然成为大陈岛垦荒精神的鲜亮名片,它默默诉说着垦荒者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故事。芙蓉菊花与垦荒精神交相辉映,共同构筑了大陈岛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诠释着垦荒者们的精神内核。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陈岛上一代又一代的垦荒人,坚守初心,不断接力前行,持续走在垦荒创新的道路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下,大陈岛在垦荒精神的鼓舞下,在“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目标指引下,掀起了一场全新的“垦荒”浪潮。如今,海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海洋渔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硕果累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特色文化熠熠生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幅“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海岛生态蓝图已在大陈岛徐徐展现。大陈岛正朝着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海岛碳中和示范区、中国红色旅游第一岛、现代化示范岛、共同富裕先行岛的目标奋力迈进。

  多年来,大陈岛先后荣获海洋开发与保护示范岛、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大陈黄鱼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而在2023年,更是被评为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如今已经蜕变成为璀璨夺目的东海明珠。

  站在大陈岛的岸边,眺望着碧波万顷的大海,心中不禁涌起对垦荒队员们的深深敬意和感激。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让大陈岛焕发出勃勃生机;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是他们,让大陈岛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地方。一座岛屿,因为有了垦荒者而拥有了完整的生命。阅读大陈岛的垦荒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奋勇前进。

  最后我想起曾经创作的歌,这首歌是由朱培华作曲,佟铁鑫首唱的。就把歌词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我们正年轻

  天边燃着火红的朝霞

  海上扬起欢快的浪花

  那时候我们正年轻

  从城里来到海岛驻扎

  垦荒种地

  白手起家

  耕海牧渔

  把汗水挥洒

  我们像岛上的芙蓉菊花

  紧贴海边礁石

  不怕风吹雨打

  我们像岛上的芙蓉菊花

  紧贴海边礁石

  不怕风吹雨打

  默默吐露芳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08: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岛上升起鲜艳的红旗

  路上迈着坚定的步伐

  那时候我们正年轻

  从城里来到海岛安家

  艰苦创业

  大浪淘沙

  青春无悔

  把希望种下

  我们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不惧困难重压

  把荒岛变成明珠

  奉献青春年华

  我们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不惧困难重压

  把荒岛变成明珠

  奉献青春年华

来源:浙江日报钱塘江版  作者:杨晓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