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9|回复: 0

赤脚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3 07: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脚,人体最下部接触地面之部分也,诚然,我之写脚,乃己脚、乃乡村吾辈之脚也。

  我之脚,大小居中,正40码,微宽而厚实,此脚已陪我七十余载。其见证吾有生以来之沉浮荣辱;见证社会之跌宕起伏。

  寒冬腊月,雨雪交加,穿单鞋,踩自做之高翘(其时无钱买套鞋,两根竹棒做成),于泥泞小道翼翼小心;烈日酷暑,光脚板,于滚烫路面一步一勾趾,如此这般往返于学校……彼乃五十年代之脚留于我之记忆。

  穿山袜,别柴刀,露宿于半山腰,为一年炊米之薪,肩挑背驮,上下往返于山径……彼乃六十年代之脚赐于我之感受。

  忆三十余载之磨练,吾之脚,起老茧,结而蜕,蜕而结,几经修炼,即成就脚皮至坚至厚。吾之脚,皆有幸而饱尝之。

  时至戊午年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改革开放”为复兴中华之国策,此实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之关键抉择。而今,且不说城市面貌变化之速之大,单就农村之变,单就我身边之变,已然惊人无比。

  现今之乡村,农田成片,渠水长流。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农民成群劳作于田间之状,已悄然绝迹;肩挑背驼已被现代化机械所取代;无需赤脚跋涉于田间地角;种粮大户,西装革履,指手划脚于乡村大道,指挥机械作业,直至储放于国家粮仓,全系一条龙运作,农村之脚,实已粘改革开放之光而无需赤矣。

  吾辈之脚,走田埂、越山径、承重荷、载苦心,尝过酸,吃过苦,熏过辣……而现今,吾脚之所品皆为甜。

  现今之乡村,农民之目光绝非当年之短浅,农民之追求,亦绝非当年之狭隘,求知长见识,乃为普遍现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东海之滨、南国海疆……皆留吾等“夕阳”之游踪;五洲四海、异国风情,皆有吾等“夕阳”之脚印。健康之体魄,矍铄之精神,爽朗之笑声,随吾等脚踪播于四海。

  来源:浙江老年报浙里养俱乐部版    作者:金志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