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4|回复: 4

国际家庭日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5 09: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这个日子,估计同学们比较陌生,不像刚刚过去的母亲节那样,被许多人熟知,但它却是一个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的节日。

  一般来说,设立节日要么是因为约定俗成的传统,比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要么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与注意,比如各种纪念日,以及护士节、教师节等等行业日,国际家庭日显然就是这类为了引起重视而设的节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9: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富裕,许多国家出现了一些与家庭相关的问题,比如离婚率升高等,随之又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进而影响国家稳定。

  这些现象不止在一个国家发生,并且越是发达的国家问题越严重,由此引起了人们警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如果这个最基本的细胞出了问题,从个人到国家,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联合国解释说,建立这个日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后来,联合国有关机构又确定以屋顶盖心的图案作为“国际家庭年”的标志,昭示人们用生命和爱心去建立温暖的家庭。

  看到这个标志,同学们肯定会想到汉字里的“家”字,它的字形与这个标志有很高的相似度。在甲骨文里,“家”的上半部就是一个屋顶。

  可见,对于家的概念全世界都一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才是一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4-5-15 09:12 编辑

作为一个人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环境
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都可以说是不可替代且至关重要。正如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批评家桑塔亚那说:“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而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当中,家庭早已不属于个人,而是夹杂着各种复杂因素,充斥着社会、制度、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影子,成为构成国家的最基本因素。

  在我们中国,对家庭的认识和重视更是久远而深刻。2000多年前,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儒家思想的要点也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齐家与治国是相等的重要,古人认为,如果一个家族能够治理好,差不多就可以治理一个国家了,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之所以会这么想,也是与家庭的发展历程相关的。

  远溯人类部族起源,最先是母系,再是父系,都是先以一个有血缘关系的群落、一个家庭为单位发展起来的。部落大了,加上社会功能的越来越复杂,自然慢慢就形成了国家,先是城邦国后是联邦国,就相当于一个个的家庭组合起来构成了大的国家。

  所以,人类的管理才能就是从家庭的管理中起步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2000年的封建制中,国家对世家、家族等都十分重视,对家风家训更是关注。《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历朝历代都对它十分推崇,称它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它教授的是一个家庭应该是怎样的,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孩子长大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潮新闻·钱江晚报携手浙江省社科联推出了“文化寻根·约会名门家训”系列,曾介绍浙江传承有序的十大姓氏家族的家训,这些家训历千年不佚、不断改良,很多都成为历史上脍炙人口甚至是典范的修身齐家准则,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一再研究和学习,比如浦江的《郑氏规范》、临安的《钱氏家训》等。像这样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浙江的“耕读传家”传统特别突出,也因此特别重视家庭的和睦传承。

  时至当下,随着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生产力跃进,人类生存不再需要像古代一样必须结堡而居,大家伙聚在一起,才能抵抗盗匪、战胜自然灾害生存下去,大的家族自然而然慢慢分化为一个个独立小家庭,只有逢年过节祭祖祭祀,或者亲戚间有大事时才会相聚在一处。大家庭虽然不再,但小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一现象在西方社会同样存在。

  我们看电影就会发现,描写中世纪或者是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大家庭生活十分普遍,族长、村长的概念也很强,进入近代后,小家庭慢慢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9: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家庭开始出现许多问题呢?

  那是因为,随着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家庭又再一次面临着分化的危机,当时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与家庭、家庭教育有关的问题。比如离婚率的上升、私生子问题、不婚主义等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家庭观的缺失,人们对家庭责任概念的弱化。

  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是一种缺失,成长过程中这种缺失又会带来很大问题。调查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传统家庭基础开始崩溃,继而出现的是同居,单亲家庭和单身汉。另有调查显示,犯罪原因中有77%的青年是因为家庭原因而走上偷盗、吸毒、打架斗殴等歧途。从1960年至1995年期间,无父母照管的青少年的暴力犯罪活动,增加了七倍。

  此外,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中,家庭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家庭遭战争破坏后当然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麻烦,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联合国推出国际家庭日的背景,人们认为,如果还不采取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巩固家庭基础,重新让人们认识到家庭可贵,那一系列社会问题将无法解决,最终国家的整体都会面临很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虽然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情况,但也以它国为鉴。

  所以我们国家在国际家庭日,也会围绕家庭和家庭教育相应地举行各种活动,比如评选最美家庭等等,更多的是举办讲座、咨询活动。近些年的主题很多都侧重于家庭教育、孩子与父母间的交流。这是因为,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呈现高发状态。而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与家庭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它就是家庭教育的得失成败的直接反应,甚至是因为家庭问题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在这些罹患心理疾病的孩子中,有相当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从小与父母分开,亲情的缺失让心灵无处安放。当客观条件让家庭不能完美的时候,外界的帮助就十分重要,各学校的心理辅导站都有这样的帮扶措施。

  家庭的形式、形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不管怎样变化,家庭作为一种传承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古老结构,它终究是人类的港湾,从身体到心理。

  家人在一起,人生才有温度。

  来源:钱江晚报时事开讲版  主持人:郭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