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13|回复: 1

奶奶,葱的往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8 18: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春雨过后,阳台上的葱苗,郁郁葱葱。

  奶奶健在时,患有关节炎,腿脚不利落,但烹饪手艺很好,能做一手好菜,全家人都喜欢吃奶奶做的美食佳肴。早春的葱苗,尤为鲜嫩。奶奶将买来的葱苗剪去嫩叶,留下根部,种在土盆里,没过多久,绿葱便会长满了土盆。

  小时候,过春节,奶奶能用葱变出多道美食菜肴,如葱爆牛肉、葱炒虾米、葱油鸡、大葱肉片、香葱蒸鱼、葱丝拌松花蛋、大葱拌虾皮、小葱拌豆腐……葱按大小分为大葱和小葱,大葱犹如粗犷汉子,葱株粗壮,葱白脆甜,辛辣略有甜味,奶奶常用大葱之茎(葱白)做菜,葱白可热炒,亦可凉拌生吃,将其蘸酱卷入新做成的面饼内,大口咬下,饼香、酱香、葱香,尤为美哉。小葱叶纤巧细嫩,如江南水乡娇柔之女子,颜色碧绿,有迷人的清香,故又名香葱,奶奶常用来为鱼、肉等美食去膻、除腥、增色、提味和增香。

  老杭州人有吃“葱包烩儿”习俗,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饼之内,在铁锅上压烤,至饼脆黄。葱包烩儿与南宋奸臣秦桧谋害岳飞有关,当时南宋都市临安(杭州)有位点心师傅,为解心中之恨,用面粉搓捏成两个秦桧夫妻模样的面人,把其扭在一起,丢进油锅压烤,称“油炸桧儿”(也就是现在的油条),后为避秦桧起疑,把“桧”字改成“烩”,又用春饼裹住“油炸烩儿”,放在平锅上压烤,放上葱段,蘸着甜面酱和辣酱等调料,一口一口咬着吃,于是“油炸烩儿”变成了“葱包烩儿”。记得小时候上学之时,奶奶常做葱包烩儿,我每次放学回家,饥肠辘辘,吃上一口香喷喷、热乎乎的“葱包烩儿”,配上甜面酱和辣酱,尤为香脆可口。

  奶奶常说,“常吃葱,人轻松”,葱除了食用外,在古代还是一味中药,奶奶常用葱白煮水给我治疗感冒。小时候,从奶奶那里了解到,葱自古有独特的文化寓意,在古代很受重视,因其地位至高,葱在古时候被称作“菜伯”;葱可调和菜肴之味,有“和事草”之雅号;葱与“聪”谐音,有“聪明、聪慧”寓意,老杭州人在春节之时,常在孩子衣服绣上葱与菱角组合的图案,有祝愿孩子“聪明伶俐”的寓意。葱,绿叶修长,其茎白皙水嫩,有美好的寓意,古人常用葱来形容女子青春妩媚,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美女子有“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诗句;古人夸赞女子细腻、白净、修长的手指,常用“葱指”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8: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一带,人们喜欢吃阳春面,其中小葱是点睛之食材。奶奶肠胃不好,常做葱酱拌面吃,做好之后,放入酱油、小葱,鲜香无比。上世纪60年代,油很珍贵,吃葱油拌面,加一点猪油或猪油渣,是很幸福的事情。记得奶奶常用肥肉熬成猪油,熬成后,自己舍不得吃,总要留给我们小孩子吃,自己则留下油渣用来烧面吃,油渣刚做好的时候,特别香脆,奶奶吃的时候,我总要凑过去,偷吃一口。

  奶奶给我做的葱油拌面,常加点开洋,味道格外鲜美,开洋就是晒干后的虾仁,又称海米、虾米,开洋葱油拌面,用香油熬葱,与烧透的开洋和煮熟面条一起拌食,面条韧糯滑爽,开洋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作家汪曾祺在《食道旧寻》中曾提到文物专家王世襄精于烹调,有一次朋友会餐,规定每人备一个小菜,结果王世襄做的“焖葱海米”拔得头筹。王世襄不仅是美食家,还擅长用简单的食材做出好吃的菜。王老在《答汪曾祺先生》一文中详细描述了这道菜的做法:黄酒泡海米,泡开后仍须有酒剩余,加入酱油、盐、糖各少许;大葱十棵,越粗越好,多剥去两层外皮,切成二寸多长段;每棵只用下端的两三段,余作他用;素油将大葱段炸透,火不宜旺,以免炸焦;待色已黄,用筷夹时,感觉发软,且两端有下垂之势,是已炸透,夹出码入盘中;待全部炸好,推入空勺,将泡有海米的调料倒入,烧至收汤入味,即可出勺。其实,这道菜就是奶奶常做的大葱焖烧开洋。

  奶奶平时非常节俭,给家人做的好菜,自己总舍不得吃,常吃我们的剩菜。上世纪60年代,家中没有冰箱,剩菜容易变质,渐渐地,奶奶得了胃病。奶奶去世前,出现了明显的胃出血症状,痛苦不已。

  很多年以后,我在老宅附近一家面馆,吃上一碗油渣葱油面,情不自禁想起奶奶给我做葱油面的情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来源:浙江日报钱塘江版    作者;孟祖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