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正堂,就是“七品芝蔴官”的办公断案之处,上置“明镜高悬”,案前虽列多幅“肃静迴避”字牌,因欺居中端坐的是“腊像”,也就毫无顾忌地登上大堂,不怕被当差的“大刑伺候”。 大堂后置二堂,依“浮碧山"而建”,北高南低,考古发掘出长十来米、宽近三米的砖彻甬道,其砖铭“通十四”字样,查考历史上有“通”编年的朝代仅唐代“咸通”,跨十四年,故初断为唐代设衙,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据历代记载,古县衙几经兴废,近代重建。 而今县衙的主旋律为倡廉贬贪、公正为民。 后院门宅左右楹联: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省身克已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清风园内置一圆铜镜,壁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世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此为唐太宗李世民立言,建“清风园”初衷在于此。 后园庭宇,多设历代清官铜像,有“一钱太守”、“三汤道台”、“五代清郎”及南宋清官杨简、明代廉官顾言等历代清官铜像,并简叙其名号的来由。 如清代汤斌,为官数十年,俭约立身、二袖清风。任陕西潼关道台时,一日三餐不外豆腐汤、生活艰苦如黄莲汤、于世济民似人参汤。故有此“三汤道台”雅号。 又如“一钱太守”刘宠,为官清廉,始终如一,“舍一分则民多一分赐,取一分则官少一分廉”的为官座右铭,后任满离职,百姓感其恩德,筹百钱相送,刘宠坚推不受,百姓长跪不起,不得己受以一钱作纪念,后人美誉其为“一钱太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