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49|回复: 1

什么样的歌才会经典永流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2 10: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刀郎不久前发布了个人新专辑《山歌寥哉》,这张专辑中的单曲《罗刹海市》在发布的第一天就夺取多个音乐排行榜的冠军,并刷新了多个平台的点播纪录。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评价道:“刀郎现象从音乐、文化、传媒、流行、企划、商业、市场等各个角度带来的冲击和争鸣不得不让人惊异:大众性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本质。城市不能拒绝乡村,民歌还是俗点、原生态的好。刀郎的成功在于他适合大众的审美需求。”

歌曲《罗刹海市》直接化用《聊斋志异》中的同名作品,极具创意地把古典文学融入音乐,并含有极强的讽刺和象征意义,因此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音乐的经典,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刀郎式复仇”。当然,复仇这种观点可能是误解了这首歌,好的音乐作品肯定是超越个人恩怨的。

一首歌到底能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它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那么,什么样的歌最终能经过时间的筛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祖国》是乔羽填词,刘炽作曲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了近70年的时间,只要歌声一响起,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歌曲中饱含的深情。“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百听不厌的歌曲,让每个人想起的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我丝毫不怀疑,这样的歌曲,即便一百年后,人们仍然会不断地吟唱。

《送别》是由李叔同于1915年填词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歌流传了一百多年,时间反而让它更加迷人。“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它描写的既是离别感伤,也是每一个中国人聚散离合的情感经历。

穿越时间的经典之作还有很多,例如王洛宾在1939年搜集和改编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这淡淡的哀伤中同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1942年作曲家何仿在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一首民歌《鲜花调》,他把这首歌改编成今天脍炙人口的《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歌声让人满口余香,任何人只要听过一遍,就无法忘记。

真正好的歌不用评论家去吹捧,不用放到某某大厅去演奏,只要它一诞生,就表现出勃勃生机。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些歌曲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歌词简单,朗朗上口,这些歌跨越了阶层、地域和年龄,谁都能一听就懂,不需要经过别人的诠释。其次是它们旋律优美,让人一听就心生欢喜,常常听一两遍就能复唱。

那些传世的歌,无不是能让人立刻产生共情,无论是表现友情、亲情、爱情,还是家国情怀,都能让听者的情感得到回应和升华。好的歌曲,仿佛就是为你而写,说出你的心里话。我们还会发现,真正的经典歌曲,会让人产生文化认同感,即便是身在海外的华人,只要听到这些歌,心中的华夏儿女的归属感自豪感就会被唤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秦风·蒹葭》即便曲谱早已失传,但是只要一看到这些歌词,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创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两千年来中国人的感情是相通的。

有的流行歌曲,能传唱几周、几月或几年,而有的歌曲,却能上百年一直传唱下去。刀郎的《罗刹海市》或者其他的歌曲能流传多久,我们其实无需去争论,大浪淘沙,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来源:每日商报每日经济时评版     评论员:岑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