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76|回复: 0

尘封的翡翠茶壶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572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420
发表于 2023-5-7 07: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衲 于 2023-5-7 07:41 编辑

                    尘封的翡翠茶壶 (上)
                                                             ——故亊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插边罗北的知青方啟顶替病退的父亲返回故城,这是浙江余姚江畔的一座历史名城。回城不久,父亲即病逝,草草办完父亲的丧亊后,方啟孑然一身,面对空空如也的老屋,家陡四壁,不禁思绪万千。
    父亲早年在沪学徒打工,六十年代初,因爷爷是工商小地主,父亲被动员返乡,故此母亲与父亲离异,十来岁的方啟不得不与母亲、妹妹告别,与父亲回原藉。父亲从此未娶,含辛茹苦把其撫养成人。文革伊始,他家也被抄家,稍有一丝古色的物件均被抄取。那个年代,他照例被上山下乡。父亲多病,微薄的工资只能维持生计、看病、并接济远在边陲的儿子。如今阴暗的老屋里唯存一些破旧的家具和父亲的老旧衣服。方啟扫一眼周边败屋,不禁连连摇头叹气。
    忽然他又瞥見那个放在老爹床头边的一个旧皮箱,已是尘埃累累,破旧不堪,曾听父亲说,此箱是爷爷的爷爷所传遗物,子孙只能代代相传,不可拆开,否则祸及子孙!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呀?里面藏着什么?既然会祸及子孙,何必又要代代相传?!
   方啟走过去拎了拎皮箱,不重,里面肯定不是金银器具,再看那皮箱的铰链及制作,该是民国时的洋货,箱是以后加包的,揺了揺箱子,里面没有声响,也不感觉到有东西移动,那会是什么?
    那方啟心想,既是祖宗所传遗物,至今定是古董,会不会有值钱的东西?不如打开它,瞧个竟究?如今家里就我一人,我最大,我说了算。我又没有子孙,不怕“祸及”!那些年代,“知青”没多少文化,而胆魄和闯劲却是有的。
   于是揭开皮箱,里面却是一个绢包的板箱,绢上书方恒昌大名,并落印章,具大清同治九年款。又揭开此盒,里面也是一方盒子,也具姓名及年份,看来诸位祖宗,都会在自已手中加封好上代遗传之盒,并下传子孙。
    包装越来越小,年代越具越久远,都是方氏姓名落款,该是历代祖宗所签。所签年代已上朔至大明皇朝。方啟的心在怦怦跳着,手有些发软,但好奇心促使他继续开拆。是大件的古玩巳不可能了!拆至一白绢时,只見上书:“明天不可拆祸及子孙”落款:方鉴、大明嘉靖年。
    方啟的手停了下耒,“明天不可拆”?什么意思?明天永远是明天!那么“今天”就可拆?方啟嘿嘿一笑,看来今天是拆对了!他又把那白绢打开,里面是一精制木盒,再把其揭开,見一折叠黄绢,里裹一碟子般大小的半透明玻璃体,间有浓绿色团纹,圆形,边有沿口,居中逐渐隆起,中有一揭钮,桔红色,龙头形。  
方啟细细地看着,心想,一个小圆盘,有什么好怕的,怎会“祸及子孙”?那龙头,又不是妖怪,何必包得如此严实!那玻璃体应是玉石吧?看来值不了多少钱!是从大明嘉靖年间传下来的,是古董巳无疑,却不知是何方“宝物”?有何来头?方啟把那些包装物如数照原放好,就带了那玻璃圆碟到文物商铺,心想留在身边也无用,不如去换些钱,如是古菫,那价格一定不菲。
  • 那文物店的老先生,戴着花镜,仔细瞧过这圆“玉璧”,从镜框上方探出眼光,问道:“你说是祖上传物,可有依据”?
    方啟大声道:“放心,我有许多证据!”
    那老先生又道:“就此一块玉?”
    方啟:“是的。”
    老先生又道:“这是一方壶盖,应该还有一个茶壶!”
    方啟听了,觉得老先生说得在理,摇摇头说:“没有了,就这壶盖!”因想着值不值钱,又说:“能卖多少钱?”
    老先生说:“这壶盖的籽料应是上好翡翠,现只一方壶盖,只能作一般翡翠玉佩核价,若是整壶,价格难以估量。”
    “算不算古董?”方啟又问。
    “若是古董文物,那就得上缴国家文管部门!”
    “那我不卖了!”方啟说着,就想取回盖子。
    老先生笑笑说:“后生,别慌,若是文物,国家收购会有奖励。这样,你先把此物留下,并留下你的联系方法。我先和相关部门联系考证一下。这里我先给你预支300元现金,等有了结果,我们再作打算,怎样?”
    那个年代,300元现金可是一年的工资,古玩也没有象现今被抄得奇高。方啟听了,自然同意,在收据上签字、留下联系方法,高高兴兴回家。
    再说那老先生看过那翡翠壶盖,見盖顶是一个龙头揭钮,早已断定此非一般民间用品,可以说只有宮廷或者皇上才可用上此壶。至于是不是确有翡翠壶?壶盖为什么会留落民间?却不得而知了。
    他把此情况向相关文物单位作了汇报。
    有关单位非常重视,却也搞不清此物由来,逐级级上报,最后至故宮博物馆。当年文物考证的权威人物——郭沫若老先生接此物,大喜过望,故宮内藏是有一翡翠茶壶无盖,据考证为大明宮中藏品,因无盖,不被历代皇家看好,亦因是翡翠,不被丟弃,如今让人取出,那壶盖与壶体相合,天衣无缝,珍美伦绝!这一尘封了四百多年的瑰宝重見天下。当年文物专家,据相关史料得出以下结论:

  • 明代工匠的翡翠加工技能已臻完善。翡翠系硬玉,硬度大,当年的工匠巳掌握硬玉的镂空雕镌技能。
  • 明代中叶,我国与东南亚邻国缅甸已有商品贸易往来。
  • 明正德帝手边确有一尊心爱之物翡翠壶。
    至于壶盖为何会丟失?为何流落民间?却难以定论。若被偷盗,不至于只盗壶盖,而留下壶体;若是破损,宮内工匠也会修缮,何至于被冷弃?当年正德年间,是有一姓方大臣,不知何罪被抄家,是否这一宗案与翡翠壶有关?还须进一步考证。
    那年,方啟因向国家捐赠文物有功,被奖三千余元,确是祖宗为其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也是方啟敢违古训、揭其奧秘有功而应有报答!
    没二年,郭老病逝,这一宗案也无人继续追考。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