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鸟 于 2022-12-19 18:39 编辑
飞车大盗(一) 知青的题材,发在知青的网上,绝对是一个好地方。 一个个知青,就有一个个故事! 全中国出了多少知青?不知道,有的说是1700多万,如果加上垦荒者、城市精简人员、社会下放青年等,这数量不得了了,在这些走上广阔天地的人员中,就出过一些奇葩人物,如已经当上生产队长,参加高考交白卷的张铁生,如1968年,那个逃到苏联当特工的“女知青”傅索安,还有今天所写的女主角,她竟然成了飞车大盗,当年大闹山西、河北铁路九条线的宋莲萍……
还是在1968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山西省天镇县,离县城80多里地的二沟村口,跌跌撞撞地来了一个黑影,村口有一孤零零的小庙,低矮的围墙,只见那个黑影,四周看了一会,费力地爬上围墙,翻进小庙之中…… 大家还记得吧,1966年的期末考试期间,停课闹革命的时代到来了,上下课的铃声从此绝音,教室下岗,学生待家。66、67、68三届中学毕业生,成了老三届,对不起,读书不可能了,招工也有困难,下乡吧,上山吧,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全国城镇千家万户,几乎户户有知青,全国农村天南地北,几乎村村有知青,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交界处,是一个地级市,也产生了不少知青。 张家口市都区,有一个中学叫“反修中学”,嘿,文革时取的名字,那时宁波的中山路还叫“东方红大街”那。这个中学里,有一对教师伉丽,分别教音乐和数学,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人类灵魂工程师,却被诬告成“放毒”的黑九类分子,老师的子女先下放,好了,这对老师的女儿太够格了,66届初中毕业生,在家呆了两年算是中学毕业了,1968年秋,被学校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插队落户,很快户口动迁,人未走,户口就与家庭划清界线了。宋莲萍户口已在内蒙古,她算是一个知青了,但她从未踏入过插队的地方,算不上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青年。 内蒙古?介远,荒凉地方; 插队?没有月工资,没有生活保障,那不是太苦了? 张家口是城市,地级城市,好好的城里人不当,去那么远的地方做农民,要自己养活自己,她想不开,不去,极端的言语,与双亲争执起来,总感觉是父母害了她,什么工作不好做,非要去当什么破老师?自己成了臭老九,还把女儿搭进去了。吵架没好话,宋莲萍与父母闹翻了,心高气硬的她愤而离家出走,父母以为女儿去了内蒙古插队地方,插队地方以为她还赖在张家口。那个时候,城市黑人有,我有个中学女同学,没办法了,报名去宁波郊区插队,户口迁出后,从未到插队那里去过一次,混在宁波城里,一直到知青大返城。 宋莲萍离家出走了,20岁的大姑娘浪迹在社会上,容易吗?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时代,口袋里要有两个,吃饭还必须要有粮票,宋莲萍没有,什么都没有,饿了吃些野果子,渴了喝一点山泉水,她不肯向父母投降,认为好马不吃回头草,开弓没有回头箭。她也实在没脸面向人伸手:“行行好吧,给点吃的。”是的,她说不出口,她漫无目的地,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山西(晋)大地。几天下来,终于体力不支,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她翻进一堵小围墙,倒卧在一堆柴草中,昏迷过去。没有生活上的物质支撑,谁能趟过岁月的河? 这是什么地方?原来,宋莲萍摸进了山西省天镇县的二沟村外的九庵庙中。有趣勿?庵与庙同在一个名字中,倒底是住尼姑,还是宅和尚,不清楚了,是的,九庵庙是一座古刹,有那么个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初建时为九间茅草庵,到了民国初年,来了一个“金盆洗手”的大盗,一下子想一心向佛了,他出资把九间茅草屋,一律改建成青砖灰瓦房,并请来一个高僧当主持,于是,九间庵变成了“九庵庙”。解放了,九庵庙总归是地处偏僻地,香火不旺,和尚们死的死,还俗的还俗,变成了只出没进,到了文化大革命时,九庵庙只有“做种”和尚一个了,他就是大默和尚。 1968年秋天的一天,与往常一样,他还是天天起得很早,一般是每天早上三点起床练功,练完功就自己烧早饭吃。他烧早饭,想去抱些柴草,就在自己柴草堆边,他看见一个昏迷不醒的姑娘。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