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64|回复: 1

还记得去年杭州抱团养老的新闻吗?一年后,事实却是这样的…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33
发表于 2018-8-20 14: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雅湖 于 2018-8-20 14:15 编辑


还记得去年杭州抱团养老的新闻吗?一年后,事实却是这样的…
原标题:抱团养老记:孤独老人们一起同居的365天

2017年,杭州一对老年夫妇发起“抱团养老”,招募愿意同住的老人。超过100对老人报名,4对入选。一年后,有人离开,有人补位。
这些老人以“抱团”作为人生最后一站的中转。他们身体老去、子女缺席,但在这些刻板的印象之外,他们同样需要处理与同辈相处的纷争、自身纠结的情欲,他们强烈地渴望存在感,并努力争夺群体话语权,这些欲望并不因为年老而逐步消退。
我们终将衰老。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养老意味着什么,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
周年的句号

一年前,69岁的叶吉华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消息,杭州一对老人想在自己家弄“抱团养老”,招聘4对60岁左右的老年夫妇,同吃同住。他和妻子报名,随后被选中。一年后的这天,他们却决定离开。
司机给车厢蒙上了橙色的塑料布,又把凉椅推到车尾,卡在杂物中间。妻子坐在前头,叶吉华扶正自己的鸭舌帽和墨镜,把30块的单肩包扯到身后,托着180斤的身体,跨一脚,扶一把,成功登上自己的座驾,没有蹭脏白T恤。
卡车轰隆隆发动,从别墅二楼下来的最后一对“原始股”夫妇挥挥手,“别走交警多的地方,小心被抓!”
叶吉华曾满怀希望。他最初被通知,“有一百多对报名,特火爆。”等待半个月,一对拥有资格但放弃的夫妻给他电话。他和妻子坐了两个小时公交,赶到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港东村面试,他当时在痛风,一步一瘸,跳着脚。
获得房主的认可后,叶吉华电话喊来小舅子的七座商务车,拉了四趟,把所有家当都拉来,又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说,要在这儿住上个三四年,等夫妻里谁不行了,再进养老院。
离开时,他更为坚定,他对我说,“我们不是曹操,得赶紧走,不像有人就一定要待在这儿,跟他们扛。”
“他们”是指房主夫妇和正在三楼搬房间的蒋一纯。蒋一纯说,“离开的人就是个句号,管他做啥呢?”
[url=][/url]
衰老是身体零件越来越少

叶吉华走的前一天,一对夫妇不顾大雨,按照媒体上的几条线索,跟着公交车找到村里,想要面试。男的79岁,女的74岁,与房主夫妇同龄。房主出去看病,他们在客厅等了3个小时,叶吉华看他们诚恳,和他当初一样,“真心想来”,私下支招,“你们就扒着大姐,她不答应你们不走,一定能成。”
大家尊称房主妻子一声“大姐”。大姐是“抱团养老”的发起人。2016年,丈夫患了膀胱癌,手术后整天窝在沙发里叹气。三层别墅两人住,太空荡,吃饭也常用速冻饺子对付。公路对面的村庄面临拆迁,夫妇俩连麻将牌友都找不到。她联系到当地媒体,登了一则“招租启事”:想找几对老人抱团养老,年龄在60至70岁之间,有生活自理能力,经济上不能太计较,另外,只能招家住杭州的,周日要把房子腾出来。
2017年5月,叶吉华刷微信的时候看到了启事,他马上留言。叶吉华8年前退休,不再背着金项链闯苏北干销售。几十年前一起去黑龙江兵团插队的朋友,在山上开赌局,打斗地主,200元起,他只看看,不敢打,“一打四五千,就是一个月的退休金。”他到处报老年旅行团,每去一个地方,他都要在朋友圈发9张照片,留言一句,“谢谢亲们关注!”
叶吉华的妻子俞右今年也69岁,以前是印刷厂工人。衰老是逐步减少一些东西。她身体的零部件越来越少,前几年得甲状腺钙化,切掉。子宫肌瘤,切掉。又患乳腺癌,再切掉一边***。叶吉华陪着她在肿瘤医院做化疗,每个月要打长长的黄色药剂推针,药水滴在皮肤上,会腐烂和起泡。
痊愈后,俞右闷在家里打游戏。电脑屏幕小,眼睛看着吃力,得连着电视才行。《魔兽》、《诛仙》、《奇迹》,她不打打杀杀,只挂机杀时间、捡装备,把号练到满级,转手卖给年轻人——一共卖了好几千。她最喜欢坐着《奇迹》里的一条龙,在服务区里跑来跑去,金灿灿的很舒服。
来到港东村,有人陪着一起搓麻将、摘毛豆,俞右把游戏戒掉了。她找回了几十年前下乡插队和工厂生活的集体感。住二楼的老人金珏从楼梯上摔下骨折,每天要洗澡,她帮对方缠保鲜膜,又擦又洗,弄了两个月。后来她头晕,抬手都没力,金珏赶紧让丈夫拨打120,夜里陪她去医院。

▲叶吉华

今年1月,一对夫妻离开,66岁的老人蒋一纯补位。他常戴一顶帽子,穿薄荷绿衬衫、白西裤、白皮鞋,Coach和Calvin Klein的皮包轮着挎。他给记者看三十多顶五颜六色的贝雷帽穿在一条绳上的图片,记者回去写,“戴贝雷帽的长发活力老人,很有港星范儿。”
只有一个人待在房间时,蒋一纯才会摘掉帽子,露出地中海,脑袋顶还剩几根绒绒的毛。
2012年,他退休,领了一张敬老卡。第一次拿新卡坐地铁,刷卡时,他没想到闸机会叫,“老——年——卡”。听到尖尖的女声,他难为情,背过身体走进站。蒋一纯曾做过城市宣传片编导,央视给编外人员发三个月的政府救助金,他也不要,人事是他大学同学,问他怎么不拿,他反问,这有什么好拿的?
他闲不住,接下儿子的Ford保姆车,65岁考驾照,他硬是一把过。教练骂其他学员,“老爷爷都比你们开得好!”
但85岁的丈母娘骨折了,他和妻子下定决心把老人送进疗养医院。我和蒋一纯一起去看望,她坐在轮椅上,护工正更换贴着病床的纸尿裤,被换下来的皱成一团。隔壁床的老人95岁,戴着呼吸机,“嘶嘶”地呼气。
蒋一纯妻子推着轮椅,打算绕7楼走廊逛一圈。老人家看到另外两个坐着轮椅在走廊透气的老人,很高兴。她想介绍我,但是舌头中过风,含糊不清地咿咿呀呀,刚说一句话,口水流出来,她没顾得上擦,继续说。
蒋一纯坐了20分钟,很快就走了,他一周来几次,每次都不超过半小时。去年他和妻子陪丈母娘吃年夜饭,看着一个老人过世后被推出去,他没法忍受。
叶吉华也去看过养老院,全封闭管理,出去要打请假条,叶吉华感到好奇,一问,几年前,一个失智老人走出门外,再也没有回来,也没人索赔,只有民警的档案还留一个最后的名字。他赶紧拉上妻子要走,“一个人,就被当成一件事给处理掉了。”
[url=][/url]
“不靠子女,靠自己”

别墅里的老人多是夫妻加独生子女的核心家庭,叶吉华摆手,“想开了,我们是不靠子女养老的第一代。”参与抱团养老,也是最终走进养老院前的一场中转。唯一一个独身老人说,来这儿之前,她每天用保鲜盒装着女儿家的剩菜泡证券所,在这儿至少吃饭有人陪,菜多,还能转圆桌。
离开抱团养老的家时,叶吉华打电话给儿子,来帮我们吧。儿子说,刚从日本出差回国,不来。
儿子在《奔跑吧兄弟》剧组,全世界地跑,有时候给他发,这是和邓超的合影、和江一燕的合影,叶吉华把照片存入收藏夹,拿给我看,又指着蔡少芬,“这个好像是香港的。”
叶吉华和儿子三个多月没见了。还没搬来港东村时,每个月儿子最多来家里一次,他烧儿子最爱吃的大排,但6点开饭,儿子5点半才到,7点一过就走。原本的房子给了儿子,嫌小,租了出去。儿媳很强势,坚持丁克。有次俞右让她别喝酒,被摆了一天的脸色。俞右私下和他商量,“别和他们一块,我们自己住吧。”
叶吉华总说,自己还有3600天,一定要去巴厘岛,“我儿子之前去了两次,说那边景色特别好。”我问他杭州哪家饭店好吃,他带我去儿子两年前和他吃的“弄堂里”,一家人均70元的本地菜。他很久没来,我们到的时候,门店在装修,到处扬着白灰。
送走叶吉华夫妇,其他人回到各自房间。大姐来到厨房,把一早藏在电饭煲里的烧鸭拿出来,又剖开了黄鳝,她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女外孙女都要来,每周日一起吃晚饭。
最初招人,房主设条件,“儿女最好在杭州,每周日晚上要回家相聚。”但没人能像他们儿女这样规律“探班”。金珏在房间煮饺子,她拿给我看外孙女三四年前拍的卡片艺术照,上面一层保护膜皱皱的,一直舍不得撕。
央视来采访,住二楼南侧的高林林因摄像机拍她而大发雷霆,疯狂甩头指责的背影被播出了。后来又有媒体扛着摄像机来采访,她把房门一关,还要在饭桌上特地嘱咐,相机没开吧?
她没向大家解释,母亲并不知道自己来这里。母亲今年76岁,也想一起来抱团养老,但母亲“缠人”,每天晚上12点还会来敲门。她撒了谎,告诉母亲,自己是搬到厂房里去了,别来看我。
她又提起儿子,不按时吃饭睡觉,居然还不按时结婚,30岁打光棍,真烦。儿子晚上12点半还在打游戏,她坐在客厅沙发,等着。等不住了,进门把儿子电脑关掉。儿子学聪明了,反锁房门,高林林就趴在地上看门缝,电脑屏幕一闪一闪,她敲门,儿子不开。她把总闸一拉,儿子甩门,用杭州话大吼,你做啥了,发疯啊?能不能把我当隔壁家的小孩啊?
丈夫想劝,只说了句,你别让你妈生气了,儿子不理,眼睛瞪着。又劝高林林,别和儿子闹了,这么大了随他去。高林林一哼,“要么眼睛不看到,要么我死掉。”
等在报纸上看到抱团养老的消息,她想,算了,房子留给儿子,我走。搬过来后,她趁每周日房东团聚回家,但儿子常常不在,还留一个臭苹果在角落,等她收拾。
最追求热闹的蒋一纯也说,“儿不管爸,爷不管孙。”儿子做外贸,每次去国外出差都会带奢侈品,妻子有PRADA的墨镜、COACH的皮包、迪拜买来的宝石项链,仍难和儿子见上一面。狗是人到晚年时重要的伙伴,蒋一纯养了只雪橇杂交犬,叫“格格”,6岁,皮毛光滑,总摇着尾巴。他不许格格和公狗交配,也没有给它做绝育手术。
▲蒋一纯

房主也有两只狗,种类未知。老的叫“宝宝”,守在前门,“宝宝”和无名氏生的孩子,叫“贝贝”,锁在后院。房主不管狗,从不允许它们进入房内,喂饭的任务交给高林林的丈夫小张。他每周煮一次狗饭,狗吃的米一元一斤,人吃的三元一斤,煮好了就冻在冰箱,每天铲出一块,拌点儿剩肉,热水一冲。
妻子去日本旅游,房主网开一面,允许蒋一纯把狗带进别墅,走哪儿跟哪儿。他给格格喂火腿肠,一截一截丢着喂,哄着吃,旁边的狗粮没怎么动。
宝宝又不知和哪家的狗交配了,摸肚子能感到很快的心跳。小张说,“宝宝怀孕的孩子得扔,夏天生的狗不好养。”
纠结的情欲

对外,叶吉华总说,害怕妻子犯病,港东村离市区太远,连唯一的卫生院都给拆掉了,必须得走。
和叶吉华一起被选中的四对夫妻,有两对早已离开,一对待了两个月,家里父亲出事,要赶回去照顾。另一对退休前是医生,但男的中过风,脑子里有斑块,左手总在抖,有次没端稳饭碗,菜撒一地,有人在饭桌上笑出声,医生铁着脸,第二天就打包好了行李。
轮到叶吉华和俞右,临行这天,俞右打包整整一纸箱的药物,叶吉华坐在旁边笑,“你就是似懂非懂,最可怕。”
房间里有两张一米二的小床,铺着格子花纹的床单,俞右一翻,把这层皮扯了下来。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张大床,俞右找到大姐说,最好换一下。
退休后,两人就已经分房。叶吉华睡觉要关门,俞右开着门,分房都清静。他们住在母亲过继的房子,两间房装着电铃,如果有紧急情况,这边拉下,隔壁就会响起。
欲望依然存在,但看到戴着义乳的妻子,叶吉华没什么想法,只天天出去走路,要对着微信运动走一万步。“找个老太太,也实在没心情,难不成去找小姑娘吗?走一走就消耗掉了。”
他身体衰退不明显,只有三颗牙晃得厉害,干脆拔掉。看到房东复诊膀胱癌回来,他私下对我说——很多男人老了都前列腺肥大,小便滴滴答答的,尿不干净,他还可以。
“每个人(有需要)的时间段不一样,5月搬出去的一对,大姐就觉得他们不正经。”叶吉华去看望骨折的老范,老范之前经商,很有钱,把老婆孩子送到美国,却把家送没了,成了单身汉。和他一起住进来的女人,自己也还有家庭。大姐认为这有损抱团养老的形象,“你们住这儿可以,但必须得有手续。”
叶吉华几次去到老范住的疗养院,发现那个女人也没来照顾,只留下他一个人。叶吉华说,“这个年纪的夫妻,感情早磨完了。如果没有经济利益,很容易分开的。”
但总有需要另一半的时候。去年元旦,俞右在小区广场跳广场舞,突然感觉站不住,蹲下来,不行,坐下来也不行,心脏像打鼓一样,要跳出来了。她给叶吉华打电话,胖子快来,扶我一下。叶吉华穿着裤衩就从家里冲出去,手机没带,医保卡也没带。
俞右在港东村犯病时,叶吉华正在参加泰国老年旅行团,第一次出国,他舍不得开国际漫游。等回来,他才知道俞右的心脏又出了毛病,想起来后怕,不敢和妻子分房了,还是得分床。
高林林和丈夫是屋里唯一没有分床的夫妻。她最小,53岁,去年体检,她看着自己颈动脉里漂浮的毛状物,感到害怕,把柜子里塞满鱼油、大豆磷脂、牛初乳、钙镁片。月经很久不来,她去看医生,医生说,是时候了。又问她,要是想服药缓个两三年也行,很多女人为了维持青春,都会吃激素的。
但她一听到会增加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风险,连忙摇头。停经一年,身体就有了巨大改变,她骨质疏松、发根变白,鼻根附近开始长斑,夜晚常觉得燥热,每当丈夫“想要”,她烦得很。
她从不掩饰自己的脾气,饭桌上,她会把骨头咬得粉碎,炫耀似地对蒋一纯说一句——“还是我的牙齿好吧?”
▲蒋一纯

蒋一纯回头又和我说,“别去采访那个53岁的,脾气太差。”53岁的高林林曾和他说起自己被性骚扰的经历,一次在电影院,有个男人和她一起坐,把手搭过来,她直接拧起对方胳膊上的皮。
另一次是走在路上,陌生男人对她吹了声口哨,她脱下高跟鞋,对着那个男人的脑袋拼命地敲。
边说着,蒋一纯边演示,把自己胳膊上的皮揪成漩涡,老年斑都扯变形了。“我说句不好听的,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打扮不就是给异性看的吗?真正老成树干了,谁看你呢?”
钱是个敏感问题
今年年初开始,三十多家媒体和六七家大学教授陆续来采访调研,考察首例“成功”的抱团养老的可复制性。一茬茬的摄像机摆着,针对动机,房主起初回答“患癌之后感到孤独”,后来接受采访多了,他说,“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抱团养老还是个新鲜事物,但是国外老早就有了!”
房客们则流利背出几个短句——“空气好、房租便宜、菜好吃、有人打麻将”,每次算完账,都要提到挂在门口的褐色皮包,菜钱在里头,再对镜头说一句,“我们这儿很公平!”
大姐之前是化工厂厂长,管理经验丰富,极力推行经济民主,朝南房间月租金1500元,其他朝向1100元,房租用于支付聘请的厨师、园丁、保洁阿姨工资。饭钱按顿数算,早餐一画,中餐晚餐两画,一天一个正字,叶吉华和俞右在这儿开销一月每人不过两三千,比养老院划算。
但钱总是一个敏感问题,别墅里的大多纷争均与此有关。有人去隔壁镇买菜,要报销三元公交费,蒋一纯不乐意,“那我开车去买菜的剐蹭要一两千,给报销吗?”
冬天,俞右心脏遇冷不舒服,空调太奢侈,叶吉华买来烤火器,夜尿起来开一开,其他人看到,说他们在***,要单独放个电表才行。秋天李子熟了,叶吉华请园丁摘三斤,想之后再付钱。大姐撇下嘴来,“这是给我儿子吃的。”
他们很少有大的集体活动,吃完晚饭,大家出去散步半小时。下雨天,就排队围着客厅的沙发转圈。散完步,大家关上各自的房门,一天又过去了。他们很少聊起过去的经历,住在二楼的周益民宁愿一个人,对着手机上的AI程序问天气。
四人麻将是每天固定的活动。叶吉华告诉我,俞右有次打麻将赢了一两百,大姐背后说她作弊,“耍阴招”。大姐又说,叶吉华自己不打牌,是因为刚搬进来时玩三人组队的扑克,才输几把,就粗声粗气地要“指导”她该怎么出牌。
[url=][/url]
老人们各自的家境不同。蒋一纯在杭州有两套房,“待在自己家舒服多了。如果是在社会上,像他们这样的人我是不会打交道的。比如毛毛(叶吉华小名),为了省钱坐两个小时公交去原来的社区理发,8块钱。那他坐公交不就花掉4块了吗?还有二楼那女的,房子刚被拆迁吧?”
但蒋一纯又翻开文件夹,一个个滑过去每一张报纸上抱团养老的标题,用手指按住“相聚容易相处难”,“这标题是所有报道里最差的一个,太夸张了,我们相处有什么难的呢?”
争夺摄像机
面对摄像机的关注,老人们的态度开始有了分歧。5月,瓶窑镇组织健康养老餐活动,蒋一纯上台,吐字缓慢,“我作为抱团养老的代表,感谢大家关心,希望镇政府和村委能给我们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说完他挺得意,“这话他们说得出来吗?只有我能讲。”
▲蒋一纯和房主的狗“贝贝”

叶吉华对我说,他当时坐在底下,心想,你才住4个月,平常洗碗你不干,记者来,你才在,你凭什么代表我们?
吃晚饭时,叶吉华没忍住,对蒋一纯说,“50岁以前不出名,现在要出名也晚了!”蒋一纯没吭声。吃完他才说,“如果不是我,有些人一辈子也上不了电视,还是中央台”。一听这句话,他和另两对夫妻撂下筷子,“我们才不想上电视,吵又吵死,烦也烦死,连水电费都没给我们解决。”
一位来调研的专家发私信给叶吉华,“老蒋的目的好像和你们不太一样。”他觉得专家看事情一针见血,回复一句,“恐怕日后要变味儿!”
月底,叶吉华夫妇去俞右弟弟家做客,发现对方正准备把自家房屋出租。自麻将事件和“***”事件后,叶吉华夫妇便开始重新物色养老院,始终没定下来。俞右拉着叶吉华,“干脆就把弟弟的房子租下来,马上搬。”和弟弟商量完,她发微信给金珏,回来会晚些,帮忙剩一点儿菜饭。金珏饭后散完步,俞右才回到港东村,对她说,今天去看房,定下了,得搬。金珏想劝,看对方神色坚决,只说,“那我们的缘分就到这儿了!”
过了一会儿,大姐回来。叶吉华夫妇提起搬家,其他人在旁边听着,不相信。第二天吃饭再说,大家才相信。问他们理由,叶吉华回答,身体不好就医难,正好有房便想搬了!
叶吉华想起协议书上要“提前一月告知”,所以留到了6月。记者源源不断地来,叶吉华和俞右不耐烦。蒋一纯却越来越兴奋,抱团养老亲历记从每天一句话增加到一页纸,他开始强调,“我要把这个做成事业。”
他为所有采访过的媒体拉了一个群,他是群主,在里头跟进新的采访内容,29个记者待着,不吭声。群名叫“左右逢源”,问他为什么这么取名,他笑,“这样做人不好吗?”
6月22日,他去杭州电视台录养老模式探讨的圆桌会议,他提前写了8页草稿,又编了几个排比,“政府要资助,社会要公助,企业要捐助,个人要自助!”
地铁上,他一直碎碎念着提纲。房主和大姐坐在旁边,一声不吭。房主衬衫扣子松了两个,露出里面的白色背心,蒋一纯让他扣上,注意形象。
前一晚,我和老人们一起饭后散步。我问大姐,明天什么时候去录制,大姐含含糊糊,“还没定”。我身旁的高林林原本在夸刚摘下的黄瓜好鲜,突然不说话了,走进路边的阴影里。后来她向我解释,就在一小时前,大姐才告诉她,明天是去看孙女,不回来吃午饭了。她没想到大姐准备瞒着她去录制节目。
“我和毛毛他们,原来都以为只是老蒋喜欢出风头,现在发现房主和他是一起的,把我们当傻子弄。”高林林说。
此前,新加坡和香港分别有媒体来采访,他们外出避开,只剩下房主和蒋一纯招待。蒋一纯有了名人的信心,巴拿马的朋友看到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报道,特地打电话过来——“兄弟,报纸上的蒋一纯是你吗?”
[url=][/url]
“有名才有利”
7月3日,抱团养老一周年,叶吉华和俞右回来,大家一起去了农家乐。他推荐的那对高龄夫妇也来了,他们获得试住资格,搬进叶吉华原来的房间。
▲蒋一纯和房主
所有人入座,服务员端上卤鸭、烧鸡、螃蟹、鲈鱼,高林林拽着螃蟹腿拼命咬。在场还有四家媒体,架着摄像机,房主扯着嗓子发言,“今天我们抱团养老一周年,目的达到了。老年人住在一起,我们觉得很快乐!在老蒋同志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让全中国人民看到我们抱团养老的好处!”
镜头转向叶吉华,他却切换成杭州话,简单说了两句,“只强调一点,所有的事情大家共同做。”
轮到蒋一纯,他有些激动,手伸起,“余杭哪个地方会有三十多个媒体来?这说明人家看得起,我们是正能量!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正在争取!”
以往拒绝在媒体上露面的高林林策划好了,要在这时说出来。“凭什么这么多家媒体来?你之前说,有名才有利。我们本来就想安安静静来养老,没想过什么名利,有人好像变味儿了。”
上午出发前,高林林希望我能拍下一张图片。图上写着房东抱团养老前后的收入对比,“他们对媒体说这是公益,实际上是赚钱的。”她还对我说,有两次她刚跟金珏说完悄悄话,去上厕所,发现房主就站在门外。她当面说房主,“你干脆定个规矩,房客之间不准说话超过十分钟!”
蒋一纯更激动了,“我们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媒体来,在场四家哪家是我们请来的?”其他人稳住老蒋,林林不说话,但她又伸出手比画,“没有我,你们怎么上中央电视台。这句话是不是你说的?”
新来的夫妇放下碗,想插一句,但总不得空。终于赶上趟,“今天是欢送和欢迎的日子,大家都说点儿烧香念佛的话。”
表达意见的人数达到顶峰,包厢充斥着男人和女人的尖叫,听不清谁是谁。叶吉华和大姐对骂,大姐说,再说就走。叶吉华反问,实事求是,暴露给媒体不正常吗?高林林和蒋一纯都站了起来。
金珏的丈夫周益民从不在饭桌上说话。平日里,他像个幽灵,每天吃完饭,他一声不吭地洗碗、上楼,只有一天两个快递上门时才有存在感。
今天餐桌上,周益民一反常态,对着蒋一纯大吼两句,“4月的餐数记账表,你一共才18画,我们一天一个正字就5画,你数数你一个月才来几天?”
20分钟过后,包厢终于安静下来,只有摄像记者搬着镜头跳来跳去。蒋一纯垮着脸,撑着说,“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新来的夫妇举起王老吉,其他人附和,大姐最后圆回来——正好好久没开民主圆桌会了。
[url=][/url]
离开
午饭结束,叶吉华夫妇、金珏夫妇和高林林先坐着面包车回来。车上,金珏复盘起桌上的吵架,呸呸两声。高林林像是获得了胜利,“还什么助什么助,那话反正我是说不来。今天他终于露出本来面目!”
进门的时候,宝宝叼着鲜花,凑近每人的脚跟闻一下,高林林笑开了,“你看,我们都是好人哦!”叶吉华和俞右坐了一会儿,不顾太阳暴晒离开。蒋一纯随后回来,上到三楼,关上了房门。

▲房主和新入住的夫妇
高林林的丈夫小张又缺席了这次纷争。蒋一纯带着狗走的那天,大姐和金珏随后又起冲突,两人的吵架声穿透三层楼。梅雨来了,餐厅迅速变得晦暗无光。小张光着膀子,桌上摆了八道菜,餐桌空无一人。他拿着一罐黑啤,摊开一张报纸,等待争吵的结束,“他们,就是没事做。”
他走到后院,拿竹条扫帚从头到脚地给脱毛的贝贝挠了几下,贝贝嘴里直“呼呼”。铁链紧紧拴住,贝贝脖子被勒脱了一圈毛,身上沾满了灰尘,它跳来跳去,铁链撞击地板,发出清脆的响声。
应采访对象要求,叶吉华、俞右、高林林为化名
[url=][/u
  • 566

    夏天(蜀-粤)
    这段话不错,可以借用此处:一群人能走到一起不容易,有的强势,有的随和,有的厉害,有的温顺,有的计较,有的大度,有的伶俐,有的深沉,有的锋露,有的狡黠,有的憨厚⋯⋯人有一百,形形色色。人的相处,没有天生合适做朋友,需要的是,彼此包容,理解,改变。风风雨雨的磨合,改变着不合适的彼此。尊重他人,庄严自己,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孔子很好的一段话:“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凡事,不以他人之心待人,你会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凡事不以他人之举对人,你会多一份雅量,少一份狭隘;凡事不以他人之过报人,你会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纠结,坚持内心的平和,不急不躁不骄,多一份雅量,一切随缘!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
  • 471

    开心
    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我看到一个朋友的朋友,他们是找一个环境好的地方,也是抱团,可是房子是各租各的,就是住的近,房前屋后养花种菜,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玩。这样的生活很多人向往。
  • 354

    罗伯特
    一群陌生的人,素养、性格、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各异,平等自主地一起生活,太难。
  • 316

    笑着面对
    都活到知天命的年龄了怎么还没活明白呢?什么都是浮云、只有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呀!这个年龄了还勾心斗角、有意思吗、什么叫抱团养老、还不是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包容、想互照顾吗!怎么到死了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呀!哎.悲哀!
  • 309

    萧雨
    預料中的事,一家人都弄不到一块儿,何况几家人。人的境界还末达到火候,再过几个世纪,可能可以。
  • 302

    阿兰德蓉
    抱团取暖,看上去很美,就像油画,走近了才发现其实不然,很粗糙。为养老走在了一起,要有严格的制度的约束,为他她人着想的自律,更人性化的管理。否则,还是自己住吧。
  • 261

    彭小慧
    这样的抱团,沒意思,看了都难过。
  • 254

    心海
    这种养老方式根本不长久,人老了脾气性格都变得古怪一些,加上几十年养成的生活、思维方式不同,经济收入有高有低,健康程度不一样,凡此等等,在一起三五天可以,时间一长必散
  • 236

    知足常乐
    我始终不看好这种抱团养老的模式,都是些老年人,思维在本不正常的基础上越来越差,身体也是在本不健壮的基础上越来越差,都是在逐渐衰老,相互之间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谁能照顾谁。如果再继续下去,麻烦事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想要收场都难。
  • 232

    雾里清
    这不是没事找气吗!房东想赚房租。一家人能相处好就不错了,把不相识的人搞一起,没打起来就不错了
  • 204

    欧洋恺田
    看了半天,好像中国人的性格不适合抱团养老。人格健全的很少,修养也不够。其实抱团就是集体,既然集体就得有集体思想。往高了说是要为别人着想,低了也得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 172

    小草
    看来抱团养老,只适合几十年的老朋友,知道是什么人相互可以容纳不同意见。陌生人只能像养老院一样,有一定的规矩,才成方圆。
  • 168

    长白之野夫
    说实在的,对于抱团养老的理念,我是持不赞成的态度的!从我自己经历过的集体户生活和单身宿舍生活来看,长时间的在一起生活除了夫妻、家人外,与其他人(哪怕是再要好的朋友)一定会弄得不欢而散的!夫妻、家人都会有磕磕碰碰的矛盾产生,何况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呢!养老还是居家或口碑好的养老机构为好!
  • 167

    卧牛
    这是一些有钱有闲的老人。而现实中绝大部分老人不是这样,他们的需求首先是医疗住房做饭等基本需求,其次才可以谈其它。
  • 148

    快乐宝
    关注老人,我提议让外卖组团报社区登录,专业点工服务生活难题,专门服务老人,送餐送代购用品药品,等等,由社区专人管理,统一集中收缴费用来给外卖发放工资。
  • 138

    hnn
    抱团养老,没这么容易的事!
  • 134

    余香未了
    目前所有的养老模式都一地鸡毛。健康地活着能自理就是最大的幸福!
  • 116

    韩吉延
    抱团养老想法很好,但也存在许多弊端。每家各户老人修养、胸怀、觉悟、境界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一辈子的个性定位,是报团养老的绝对因素。如果相互之间包容不够 ,必激化矛盾。我觉得二家好些 ,三家容易唱戏。老年人戏唱多了,会很累的,反而对养老不益。
  • 109

    孔雀
    我认为抱团养老必须是好朋友👭,一群合的来的说的来的熟人,必须是互相了解的人在一起抱团养老才行,而且要分工清楚,否则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矛盾。
  • 107

    LML
    这样的抱团养老不好,不可取,不如居家养老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经济状况,无法同吃同住,家与家之间既要有距离,又要有聚的方便,聚的自由。微信上传说的那种虚拟养老院才好。
  • 105

    @( ̄- ̄)@
    这就是一心只想安静养老和养老顺便能捞一点的区别,道不同而已,没有谁对谁错。
  • 104

    华子
    令人失望的结果!
  • 97

    柳叶
    谢谢大家的点赞!希望中国的老年人都能舒心地渡晚年。
  • 96

    连玉
    人这一辈子,似乎哪个阶段,与人争斗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即使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也免不了有摩擦,更何况这样一个彼此陌生的群体,且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性格早已固化,与年轻人相比,更少了几分圆滑,多了几分任性,长期相处,肯定是难得融洽的。想当初,看到这个报道,曾有多少人心动,想参与进去?我就是其中一个!而且,这报道也让很多还没步入老龄的年轻人向往,有很多人在网上发感慨,打算老了也参照这样的模式养老,以达到不拖累子女的目的。看完今天这篇文章,知道报团养老也不是那么容易,或许又有很多人对养老问题,多了更多的思考。
  • 89

    静静的白桦林
    包团养老,关键是互相包容、尊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人的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经济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彼此从陌生到相处,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人想的简单,也有人目的不那么单纯,所以相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离开或散伙是早晚的事。用不着那么刻意回避……
  • 84

    乐仙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都能念念佛经就好啦,就像在寺庙里一样,那里就比较清静
  • 81

    汉歌
    抱团养老在探索的路上,有政府出面做管理很可能要好一些。配有食堂、诊所和运动娱乐场所老年人的晚年会很幸福。值得尝试!
  • 77

    继英
    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时间长了总有产生一些矛盾,有些人肯吃亏,有些人就不行了,大家一定要相互体谅,才能一起生活的开心。
  • 77

    夏天(蜀-粤)
    看后对抱团养老有了更新的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看老人们如何应对是非常重要的!名和利对咱们老年人来说就是要从容、淡泊!
  • 72

    天目深瞳
    高兴而来,纷争结束。人各有性格,目的,何必聚成冤家?人,只能短暂聚在一起。“抱团养老”只是一个时髦而已。
  • 70

    老张
    中国的老人都有个性,不适合这样的养老方式。
  • 66

    南湖树
    叹气中笑笑互不了解的老人抱团养老?几天可以时间久了会现N0。各种状况错综复杂难处理,这种创新权当新奇话题聊。现实一点还是靠自己养老。别幻想从别人哪儿好处捞。中国特色风格早已非想象,安份守己居家养老属最好。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要记牢:别害怕何时去阎王爷报到。因为每个人都有那个时候,所以先调整心态说说笑笑。天堂上也有众多男女老少。
  • 64

    张老师cium
    各自在世几十年养成了各自个体,老来聚在一起实属不易,难!还是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舒心些,少给别人添烦恼,自己也少烦恼。
  • 63

    铁铸
    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有条件的!抱团养老是一种养老的方式,对爱热闹的人解决孤独寂寞很好。但是,如果不善良,爱计较,又不自觉就不好了。所谓抱团养老要像刺猬一样保持距离,还要互相帮助。
  • 61

    箫象柏羊
    中国人抱团养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哈哈哈哈,和我预期的想法是一样的结果,中国人太精明了,哈哈
  • 57

    走天涯
    这样的抱团养老变味了,也不和谐。
  • 51

    与时俱进
    我觉得应该是建养老社区,生活习惯和爱好基本相同的住在一片,就像过去的大杂院,有照应又相对独立,有公共的管家按时打卡。
  • 51

    吉祥
    年纪大了,更须要历练自己的心性。首先舍掉名利,舍弃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呲牙必报,多作换位思考。抱团养老如果不做这样的心理准备,把团员作亲人想,那是很难相处而且难得快乐。慈悲与舍得是养老之重要法宝。祝老年朋友用好它,快乐到老。
  • 50

    甬上剑客
    生活习惯不同,各自爱好不同,加之对钱的认识不同,偶尔相聚可以海阔天空,长时间同一屋沿下吃住一起,没有矛盾不可能,如果有了矛盾在解决不好,解散一定是最终结果。好聚好散,有情再聚。
  • 48

    北方狼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好的初衷不一定有好的结果,相濡以沫夫妻都有反目的,更何况是巳过不惑之年的而又从未谋面的老人在一起。怎能长久?
  • 48

    锦秀荷山
    养老是个大问题。民间的偿试一些媒体也关注了,就中有什么規律可循。希望研究社会学的学者们探讨一下吧。人人都会老的呀...政府是否也要助力才好呢?
  • 47

    香水百合
    看了这篇文章,我想还是别抱团养老了吧。以前曾经有这种想法,现在打消这个念头了。还是住在自己家里,如果身体健康不好了,就去养老院。
  • 46

    Mei
    抱团养老是一种养老方式,但前题一定是相熟相知的老朋友。互相有担待,有宽容。像这种发起人就带着一己私念,加入的人又互不相识,再加上地域给这些老年人打上的斤斤计较,铢锱不让的性格特征。这种情况己经不是实质上的抱团养老了,充其量也就是个低质低挡的小型养老院。抱团,抱团,是要抱的住,团的紧。不是住在一个屋顶下的新版‘七十二房客'‘乌鸦与麻雀'!
  • 44

    艾京森
    一个社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和谐是最重要的。抱团养老更要和谐……
  • 44

    老戴
    抱团养老应该是好的趋势,大度不计较才是相处和谐的基础,所以志同道合,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在一起互相扶持慢慢变老是一种幸事。但是俗话说“老头老太古里古怪”,只要有了斤斤计较,古怪的人进入,就搞不好了。
  • 43

    国庆
    本来抱团养老就不可行,每个人的年龄段,层次不一样,不好相处。
  • 41

    🎵 🌹 川 贝 母 🌺 🎵
    看完这篇文章,突然想到办托老所是不是要好些,白天老人有地方玩有地方吃,到了晚上各回各家,互不干扰。
  • 41

    Acrophobia
    初衷是讨一份温暖和宁静嗡嗡嗡……媒体的到访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状态随之而来的是真性情的暴露夫妻之间几十年的相守还难以捉摸更何况这些陌生人的相聚难免会纷争不断
  • 40

    玉兰子
    年轻人尚有缺点,到老人了,更加会增加,有横向比财富的,付了租金心有不甘的,有做事不勤劳的,有好心做坏事的,甚至,怎么开空调,开窗户,都会有不同意见。老年夫妇在一个屋檐下多年,有共同的儿女,有共同的财富,况且在无情欲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矛盾,别说,几家人生活在一起了。  而且,他们虽然都是老年知识分子,但是,排除读书的魅力,音乐的魅力,打麻将,这种用金钱刺激利益的活动,必定会有分歧。这种抱团,不要也罢。况且,房主有顺便把房子出租的嫌疑。找一个农村小院带屋,养花弄草,闲暇看看书,听听音乐。梦想中。
  • 40

    CJH
    不管在哪养老,一定得有邻居,离医院不能远,万一有个啥的,有人帮你呀。
  • 39

    王亚军
    人生就是没有完美的,保持乐观的心态,才是晚年的唯一!
  • 39

    张德松
    是亲戚也未必能做到抱团养老,因为我们都是凡人。老人不能离市区很远的郊区生活,特别时城市的老人,离子女别太远。
  • 38

    春归
    能吃,能喝,能动,生活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还是各自居家自往为好,感到寂寞可时常与同学,同事,好友们聚个会,去老年大学上上课。没必要住一起,因为各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都不尽相同,生活在一起了很容易产生矛盾。还是更老了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了,找个养老院住进去了却残生最好,因为那时己经没能力去争什么辩什么了。
  • 35

    沉默
    我也很想包团养老,不要给子女们添麻烦,我现在已经开始凑备,开荒一亩多,种的菜养的笨鸡等,只是房子不太多,凑备好了计划每人每月一千元,这些钱用于厨师,打杂及所有开支,大家一起养鸡养羊种菜,吃蛋喝奶、吃菜等都是绿色食品,吃的也放心
  • 35

    梁莙培
    报团养老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个性,每个人对金钱的认识不一样,特别是人老了脾气都有点倔。相处是很难的。得有一个无私奉献的思想才能在一起,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 35

    森林羽
    “抱团养老”好!值得提倡。具体环节有待探讨,有必要引起社会关注关爱和政府扶植引导。公益发起人值得尊敬,新事物的成长需要时间。
  • 32

    幸夫娟子
    相聚容易相处难,抱团养老初试鲜。国情家情老友情,缘尽情在各自愿。清官难断家务事,耳顺之年利免谈。不忘初心跟党走,人生养老顺自然。
  • 31

    杨岱云
    文化背景不同,管理需加强。人的生存环境是各年龄段人都有才宜。无事可做,必生矛盾。
  • 31

    Home God
    正常的,能够先试抱团养老的,一定是有个性的,吵架分手也是必然的!
  • 31

    难为桃李颜
    抱团养老的初心是好的,这也是一个创举,无论结局如何,无可厚非。抱团能否抱得紧,抱得和谐,每一个老人都有各自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与脾性,独有的爱好,已经成性,不可能短时间相互磨合得好,因此导致曲终人散,我认为目前国家情况,还是居家养老靠自己为好,谁也靠不住,不找子好些了麻烦,不影响子女工作,独善独终其生是较好之策。
  • 30

    金晓虹
    抱团养老是新鲜事物,有个过程,老人就是老小孩,各有各的脾气,每人又有自己的主张,有的还很倔,这就是去之前要有心理准备。怎样处理好这些矛盾?房主还要有管理水平,怎样把大家管理好?这是很难的。老人比孩子难带呦。希望今后的抱团养老会有好的经验!期待,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这条路应该会有人继续走下去的。
  • 30

    允公克让
    尝试一下也未常不可!吸取经验教训就是收益。人老了,一切都会改变…如果不正视年龄的变化,就会自寻烦恼,(贫富都一样)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只会变差不会变好(少数例外)自摘适应最好。
  • 30

    赵总工
    抱团养老不是最佳养老模式,只能是短时间的互助式的养老。缺医少药,服务不到位,文化娱乐缺少,相处调节佘地受限。
  • 27

    塞北的雪
    其实抱团养老的前提是,要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在一起,彼此之间能够理解包容。和陌生人要从新开始,相互磨合。的确不容易,何况都是有年纪的人了。
  • 27

    大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27

    秀鸿
    有来就有去,人之间相处总会有纠纷的,总体来说还是很好!合居养老是很好的电视情景剧题材,只是人们可能对年轻人的爱情公寓和家庭的我爱我家,更感兴趣!
  • 27

    阿果
    精彩!杭州人那性格脾气,说话的那味道,老人的共性个性都展现出来了。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抱团养老。
  • 24

    经典
    我个人觉得非常正常!是人总会有脾气!哪怕是亲人或好朋友!相处久了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只是大家相助住在一起!别太计较他对他錯!说过了就算!你换一个地方养老,也是一样的道理!住在这里不开心了,换一个环境你也会有不开心的人和事!如果换一个地方你感觉很舒心了!那是你遇到的人比较包容,比较谦让!比较友好!不计较!其实是对方的好,让你感觉舒服!假如:换一个地方你还是不开心!那么肯定是你遇到了一个比你个强势!爱计较的人了!所以你想开心!就要做一个不计较!有亲和力!大度!友爱的人!不然!你换再多的地方!还是不会开心的!抱团养老!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 24

    云卷云舒
    每个家庭都应该对报团养老有贡献,才可以平衡不足,才可以长期相处。
  • 20

    胡杨老人
    抱团养老不适合大多数人,只有极小部分人从少就是好朋友,并且至今感请非常好,谁都怕亏了对方,又不小气,不聚又很孤独,在一起有共同语言,互相很了解,又可相互包容。这样在一起生话抱团也不能时间太长,距离产生美,一定是久合必分久分必合。人人不能有私心,都能自理能投缘才行。
  • 19

    简单的人
    这种抱团养老的形式很不适合,人的脾气,个性有所不同,人越老越体现厉害。人到老年就要活的轻松了,有句话说老小孩,老小孩吗。这种生活方式弄的别人以及自己都不开心。我想象中的抱团养老好象应该是:在一片平房中,老人们各自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有集体食堂,饭菜明码标价。有聊天室,有棋牌室,有个院子晒太阳。出来进去都是老人,还互不幹扰兴趣爱好随心所欲。
  • 18

    广阔天地
    抱团养老好是好,但无奈老了,各人性格几十年养成的性格,要想改变比较难,有些夫妻磨合了几十年,到老了还离婚,何况是临时组建的大家庭,我看现在农家乐很红火,很适合能自理的老人养老,合的来的人一起去住一段时间,合多住些日子,不合少住些日子,还能领略不同地方风光,随意性也大,真不能动了,护理院是老人最后一站,大家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死心踏地等回归大自然啦!
  • 16

    开心的朋友
    报团养老是一个新事物,意愿是好的,但是每个人的个性和几十年的形成的生活习惯,都是报团养老必须考虑在内的问题。所以报团养老意愿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可以参考国外家庭式的养老院模式,我觉得那是发展方向,既解决了没人照顾老人的问题,又尊重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每个家庭有人洗衣打扫,根据自己需要订饭,专人负责,活动娱乐空间那是必须有的。提供参考吧!
  • 15

    岁月。兆
    我和先生的同学们一齐过了两段生活,他的其它同学们都银羡慕。线们是三个家庭七个人。每家两人,其中有一家有个残障不太严重的儿子。冬天在外租房过冬一起呆了四个月,房理均摊。生话费也均摊。家务事都自觉争做,有事大家商量,外出活动都集体行动,还时不时有同学来玩,都只收伙食费。家里有家属来也只收伙食费。家里整天都是欢乐的笑声。每年分别时节相约第二年再聚。其它同学们都说他们这种就像抱团养老。这两三年下来,我总结,这种生活,首先要互相理解,谦让,包容,自觉,不要太算计,而且要是大家都比较了解。另外,我和我的几个同学在外租房子度夏天十年有余。我们同样也是自己买菜做饭,家务事各尽所能。比如,我不怎么会做饭,就主动洗菜洗碗打扫卫生,有时常他们诜洗衣等,有病相互关照都过得很好。像他们那样,既然在家就只有两个人,没多的人,要的就是相互关心,那就不能什么依自己,太计较,当然搞不好。
  • 15


    抱团养老是好事、也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不必太在意谁想干什么、不要有利益关念、都退下来了有什么利益?和和气气为好、不然就不要在一起养老、越简单越好、有复杂想法的人、想沾便宜的人不适合抱团养老。
  • 15

    秋天
    从头看尾老人抱团养老内容分享,对无子女在身边照顾自己的,身体还好,和自己比较了解的,玩得好的朋友抱团养老再能时间长,相互能理解,包容,互相关照。聚在一起才有意义,过得轻松愉快,开心过好每一天而抱团,才会满圆,感觉幸福。👭
  • 15

    (极光)
    抱团养老必须要有全方位、细致的制度和轮流当任管理人员来执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我觉的最好还是大家相约住在同一个小区内,而各有自己单独的家,独立的空间,平时互相照顾,定时探望最合适,避免了住在一起很多矛盾和麻烦。不仅抱团养老如此,也是同子女相处的最好摸式。
  • 15

    云淡风轻
    我觉得“抱团养老”,是一个很好的养老方式。问题是怎么“抱团”?不是随便几个人凑在一起就是“抱团”。而应该是一些志趣相投,品德高尚,没有厉害冲突,等等一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和谐群体。
  • 13

    施学琴常青藤
    小编以小说的体裁呈现给我们,我一囗气读完,舍不得放下手机,文笔很吸引人,读来津津有味。至于事情本身来说,我早有预感,只是没说出来
  • 13

    爱溪
    去年我看到这篇文章介绍抱团养老,今年刚好一年了又看到了,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养老方式缺乏几个条件,一是老人养老处要有医疗保障,二是社会给予的生活保障,要有人管理,自助是不可行的!继续下去是有风险的!
  • 12

    九月
    留言很精彩!我很赞成~极光~的说法,抱团养老创意很好,但这个实践证明:草率抱团不长久。尽量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老了进入同一个养老社区,希望政府完善养老社区服务,医疗,饮食,家政方便质优。大家住的近,方便一起娱乐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又有各自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经济上清清楚楚。小事小病互相帮助,大病大事由子女和社区帮助。
  • 12


    孔子很好的一段话:“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这句话说的容易,其实做起来是很难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倔强的脾气与日俱增,这种方式有待商榷,自家姊妹还有呕气的时候,何况是这样凑合的人群呢!
  • 12

    修心养生
    我也是过了七十岁的老人,我认为抱团养老,首先应相互了解,有共同爱好和心趣,这样组建的抱团养老一定会成功!
  • 12

    心梦无痕
    其实政府应该做到主导的作用,现在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都不到位,真正做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我想社区和居家养老应该是比较可行的
  • 11

    瑶汐
    开社区食堂,让物业负责跑腿买药,或者做一些缴费之类的工作,收点跑腿费用,办社区文化活动,这样还是自己住自己的房子,最好!
  • 11

    老沈
    房东以面积很大的别墅房作为资本运作,以招商的形式引进其他老人抱团养老。以赚来的房租顾人打扫卫生、烧饭。但房东沒想到四面八方凑来的老人能否融洽生活。经费问题缓解了,可是精神上麻烦事不断地来了。对于需要安静、简约生活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抱团养老的路走不通。想想都办不下去的事,就不要摸着石头过河了。总生矛盾、总更换客户,人都快气死了。
  • 11

    月光
    这类人同样需要处理与同辈相处的纷争、自身纠结的情欲,他们强烈地渴望存在感,并努力争夺群体话语权,这些欲望并不因为年老而逐步消退。
  • 10

    mimilow
    看了半天没看明白,几对性格不符,爱好不符,互不相识的人在一起,怎么能抱团养老,我觉得吧,抱团养老这件事,不是想想那么容易的事,毕竟每个老人的经历素质文化性格爱好口味等都是自己习惯了的,很难改变什么,整天在一起的话一定有很多摩擦不愉快的事产生,难。
  • 9

    候鸟
    预料之中的事情。几十年养成的不同的生活习惯,饮食口味,性格特点等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都改变成一样的,不一样彼此就得互相牵就,生活一旦有过多的牵就就失去了自由和快乐。就会频繁地产生矛盾,这是必然的。
  • 9

    陈胜元
    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才是真,和而不同真朋友!寬容,包容,共容,才能抱團養老!
  • 9

    小林
    沉默好,我想加入你的抱团养老计划中去,可否留下联系方式,谢谢
  • 9

    土掉渣
    抱团养老值得赞同!但前提必须是几十年的老朋友才行。各人的脾气秉性相互都知道,退让都有分寸,也就是所谓的三观相同,这样才能继续地走向人生终点。
  • 8

    徐家碧一妞姐
    我是重庆九龙坡区妞姐一徐家碧。抱团养老,是一个新的养老模式,是值得探索的。但关建不要租住在一个家,一个锅里吃。最好方式是大家租房都在付近不远,互相都能关照,帮忙。各吃各,各用各,相互不干预各家。这样简少矛盾。大家又能一起玩耍,这样才耍得长久。以上是我个人看法。谢谢大家。
  • 8

    一般人
    这很正常。不是所有的人都合得来,老人也一样。而且年纪越大,自己的各种生活习惯就越难改变,更何况原本都是陌生人,住在一起不可能没有矛盾。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只是人岁数大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同住伙伴,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再去从头磨合了。
  • 8

    熟熟
    文章写的较中立,写出了老年人现时的各种生态,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尝试与探索还是值得提倡的,难得是人性都怕孤独,又难得长时近距相处,这是无法两全的选择。
  • 8

    韩吉延
    韩吉延  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因此时实产生的矛盾无处不在,抱团养老也居在其中。关键是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很重要,他包含着人的思想觉悟境界及态度温和婉转,更需要手段的技巧。这就要有一位高强的主导者。
  • 7

    朝花夕拾
    距离才能产生美,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抱团只会抱出怨气来,不是合适的养老模式。
  • 7

    胖哥
    人老了 可以自理时还是在家里过的舒心,朋友们经常聚聚是个不错的选择,陌生人抱团养老,由于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吃住习惯的差异很大,抱团养老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感觉很不舒服,人老了,生活节奏变的慢了,性格有点固执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生活中随心所欲才会感觉幸福,心情才会愉悦,但大家都是老人,生活在一起,不可能出这样的情况,所以抱团养老还是社区介入的好,每个社区建一所大型老年活动中心,老人白天在活动中心活动!有情况可以得到大家的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有应急预案),老人用餐可以预订,确保不浪费,(一周用餐预订)晚上回家与子女及家人一起生活。对此建议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 7

    云卷云舒_zs
    决定离开就离开吧,大可不必对其他抱团养老的老人们吐槽。感觉矛盾和分歧倒都是离开的这对造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