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6-27 08: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五月天,正值踏青好时节,城市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恰逢其时。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升,以及疫情带来的生活变化,人们更加意识到身边拥有一块公共绿地的可贵,也催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因此,作为城市“肺泡”的公园绿地,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景观造林,公园作为城市肌理的重要部分,正日益成为城市的能量场所。通过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可以不断增强人们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期待。
所以说,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与百姓日益增长的户外休闲活动需求是相呼应的。群众有需要,服务就得有配套,要为这样的开放叫个好。
但开放的同时,不少人也有担心和忧虑。以前说起绿地,常听到“人家的草坪能踩能坐能踢球,咱们的草坪只能看看”这样的牢骚,在公园草地上也常有“爱护小草,禁止入内”的牌子。这一开放,市民游客增多,如果出现搭建帐篷乱打地钉、过度踩踏、垃圾成堆等问题,势必会给公园绿地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人们不禁担心公园绿地开放也会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窠臼。
开放共享是开端,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共护共治。绿地不仅代表城市形象,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垃圾处理、设施维修、绿化管护……这些都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也离不开市民的自觉自律。如何答好这张铺在大地上的绿色共享“考卷”,是对管理者和市民素质的双重考验。
提高市民素质需要倡导,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达成管理与自治的平衡。这一举措让人欣喜地看到,怎么开放,开放什么,不单是主管部门说了算。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目前正通过网络问卷等方式邀请市民一起参与制定杭州草坪文明开放公约。帐篷区应该设在哪里?适宜哪些文化体验、市集经营类活动?使用公园绿地无法忍受的因素有哪些?还有哪些公园适合开放……调查问卷详细而有针对性。
“共建共治共享”这张金名片需要管理者和群众共同擦亮,厚植社会根基。管理者广泛收集民意,虚心听取,因势利导,同时让公众参与协商、决策,并让公众自己监督执行,或许就能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传统窠臼。
来源:浙江日报观点版 评论员:陈进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