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场部大道跨永清沟桥的桥畔,傍着永清沟面朝大道一道矮矮的干打垒围墙,圈住了一横四纵五排土房,这就是我们的青年点。
我们来到时青年点尚未竣工,到青年队后的第一项劳动就是动手建设自己的家园。盖好房子,圈好寨墙后我们把院子的地平了平,按记忆中的篮板篮筐篮架画了草图,让场部木匠按图制作了篮球架,叫铁匠照葫芦画瓢的打了副篮圈。大家七手八脚的打着火把将它安好,就着月光试起了投篮。栽了两棵木桩,场部领点麻,在渔夫贾大伯指导下搓绳结网,搞了个排球场。每天要做广播操,在第2排宿舍东头用土垫起了个领操台,这个台子也是我们演出文艺节目的舞台。
青年点的建筑肯定没有经过规划和总图设计,估计全是场部书记朱少才和几个有经验的老农拍脑袋想出来的。第一排造了10间,造好后发现房间嫌小,第二排第三排改成8间,又发现间数不够用,又把第四排改成了9间。四排房子西边是一排面朝东的房子,那是青年队的食堂、会议室、仓库等综合用房。房屋盖好后发现还有建材富余,于是又在西边那排房子的两头又包了两间,当地叫做虎抱头的房间。
青年点房子刚盖好,正好县里来了一个推广回风节煤灶的,便把那些专家请了过来,拉了一拖拉机的青砖,在青年队食堂里砌了一个回风灶。那个回风灶新的时候很灵光,不用鼓风机也不用风箱,靠的是自然通风,于是在食堂后面标了个四五米高的烟囱。在黄河滩一片平川上,那是个标志性建筑,冒起烟来,一幅大漠孤烟直的景象,老远都可以望得见。
青年点的给水靠井水,井就打在食堂门口,第二排房子的西头。这儿离黄河近,地下水位高,井用不了挖很深。后来发现这口井满足不了一百多口人的饮用,便又在牲口圈墙外离厕所不远处又打了一口井,那口井的水主要供青年洗衣服用。
队长李大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