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393|回复: 10

50年前,尼克松主动帮周总理脱去大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0 09: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1972年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访问期间,上海按照“不卑不亢、不冷不热、友好接待”的要求,做了精心充分准备。

3位当年参与接待的工作人员回忆这段往事,虽然当时他们角色不同、年龄各异,但都以能参与中美“融冰”而骄傲。50年后,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郑重回望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使中美两国关系重回正轨、稳健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09: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显待客之道,中美关系从这里起步

本帖最后由 嘉友(加友) 于 2022-12-20 09:19 编辑

1972年2月27日,结束参访的尼克松回到下榻的锦江饭店,工作人员何招法参加了接待工作。虽然已是50年前的事了,但85岁的何招法记忆仍然清晰如昨。

当天是怎样的场景?何招法用一串数字描述:有300多名外宾入住,159名北京来的工作人员,还有上海临时参加接待的同志……饭店楼面全部开放,美国代表团成员住中楼中条,记者住北楼,其他随员住中楼东西条。他感慨道:“这次任务时间短、客人多、工作量大,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作为接待小组成员,何招法心里很笃定。因为早在一个半月前,上海就对参与接待的人员进行了两次培训。饭店方面也对各种硬件设施展开全面排查,还根据尼克松对中国古代艺术感兴趣的特点,在16楼总统套房装饰中加入中国元素。此外,考虑到尼克松身材高大,饭店还在他床后摆了同宽度的搁脚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09: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不卑不亢、不冷不热、友好接待”是接待小组的三项原则。何招法说,不卑不亢和友好接待是接待工作的一贯要求,唯有“不冷不热”,则是接待尼克松的特殊要求,“接待其他元首时,我们是夹道欢迎,还要手拿鲜花。尼克松那次没有这种场面,但也要体现我们的友好,所以服务人员都是面带微笑、行注目礼。”

按照计划,尼克松在沪期间没打算在锦江饭店用餐,但饭店还是主动提供菜单。据何招法回忆,当时美方厨师和服务人员为总统准备西餐,放在长条西餐桌的北面;饭店准备的中式早点和午餐则放在餐桌的南面,由总统夫妇自选。中式早饭包括小笼包和芝麻锅炸,后者是由面粉、鸡蛋、白糖和芝麻做成的条状甜点,一咸一甜搭配得当。总统夫妇吃完后,称赞中餐品种丰富、味道鲜美。

在服务方面,“客到、茶到、毛巾到”是基本准则。饭店工作人员的专业、周到、礼貌,给美国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一名中文流利的美国人问饭店理发员:“尼克松总统来,你们欢迎不欢迎?”理发员立即回答:“我们欢迎尼克松来谈判。”面对美方安保人员,工作人员给每一班哨主动送上一杯热茶,他们原本紧绷的面孔露出了笑容。何招法说,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虽然没有与尼克松直接对话,但何招法还是注意到这位美国总统的一些微妙变化。之前围绕上海公报内容,中美进行多轮艰辛谈判。当公报发表后,何招法观察到,尼克松回房间后“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他开始饶有兴致地和夫人一同欣赏房内的红木贝螺家具、波斯猫图案手工双面刺绣摆件等艺术品。到了28日,尼克松在离开前留言:“上海锦江饭店是我住过的世界上最好的宾馆之一。”

也正因此,1982年和1993年,尼克松再度访问上海时,仍然选择入住锦江饭店。他和工作人员留下合影,并在锦江小礼堂对众人说:“中美关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未完待续)

据新华社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主题

67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50
发表于 2022-12-20 09: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球推动大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07: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家乡曲子,总统夫人眼圈红了

1972年寒假,镇宁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桂永浩很忙。作为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外宾接待小组成员,这次他要接待尼克松夫妇一行。

“我们接待外宾,不只是给来宾献花。”当时12岁的桂永浩回忆,“还要包括迎接外宾、陪同参观、一起座谈等。我们每个小接待员都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祖国、代表着上海。我们要通过平凡而又细致的言行,做好友好大使和形象大使。”为了接待好美国客人,这些上海孩子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美国的知识。借此机会,桂永浩知晓了美国各州名字、地理位置及其社会经济情况。

按原计划,27日下午,尼克松夫妇将参观中福会少年宫。桂永浩记得,在总统到来前,美方先遣人员多次前来踩点,还安装卫星无线位置发射器,一批又一批记者进行先期采访,“我们根据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以自信、自然、活泼的形象做好接待。尼克松总统的私人特使黑格将军来打前站时,我们接待了他两次,他对我们的接待很满意。”27日当天,桂永浩等来了总统夫人帕特·尼克松及随行人员。接待小组的孩子们向贵宾介绍“勇敢者道路”游乐设施,还陪同他们看了合唱、舞蹈、航模、剪纸、琵琶等兴趣小组活动。走过儿童合唱队活动室时,里面传来美国民谣《草堆上的火鸡》,桂永浩注意到,总统夫人停住脚步,饶有兴趣地和着节奏轻轻拍手,哼唱家乡的曲子,眼圈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07: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后,少年宫指导员告诉大家,刚才接待总统夫人的情景,已通过卫星向全世界直播,世界各主要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进行全方位报道。“虽然那时还只是个孩子,但亲身经历重大事件使我们明白很多道理,也从小懂得什么是国家的尊严、什么叫祖国的可爱。”桂永浩说。

直到今天,桂永浩还记得那天接待中一个细节。尼克松的私人医生问他:“你长大想做什么?”“医生!”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医生很好奇原因,桂永浩说,因为父母都学医,自己从小受熏陶,很想做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生。

当时,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英语教学节目,“我就一句一句地跟着电台自学英语,跟了5年,没落下一节课,15元一个的半导体收音机,我听坏了两个。”桂永浩从初级班、中级班学到进修班,每次新一轮教学开始时,他都去新华书店排队买教材。后来,桂永浩如愿考取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儿科医生。1991年,桂永浩去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外方考官认为,我的英语能力足以应付未来重要的临床工作和学习。”

在留学美国的4年中,桂永浩得到美国同行的很多帮助,也受到友好对待。费城儿童医院不仅向他开放所有资源、进行详细教学指导,每个周末,同事们还会一起旅游、聚餐、看电影。“他们对中国是发自内心的友好。除了学术交流,大家的感情也非常融洽。”

50年后,回顾那段历史,桂永浩依旧感慨万分,“民间交流非常自然和友好。直到现在,每到中国的新年,我还会收到很多美国同行的祝愿。我真切感受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07: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待事无巨细,关乎融冰之行成效

一袭红衣加上黑色长裙,配上红黑相间的围巾,81岁的夏永芳笑着接受采访。50年前,她参与了尼克松访沪期间的简报工作。

“可能因为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上级安排我负责简报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幕后工作,夏永芳和简报组其他三四位同事住进锦江饭店北楼,连续工作3个月。

夏永芳说,当时上海向中央传递信息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保密电话直接报告,另一种是撰写情况简报供参考。按照“当天汇总、特事特报、急事急报”的要求,围绕尼克松访沪行程,信息密集时上海一天要向北京发三四期简报。

“我们通宵达旦地写。”夏永芳回忆,不仅要向中央汇报上海市容市貌、环境布置、安全保卫、宾馆设施等准备情况,对于美方总统先遣组成员在上海的踩点情况、对上海的评价反馈等,也要当日整理成文报送北京。

不仅如此,在3个月里,上海方面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中央指示。“除了大政方针,中央领导还关心许多细节问题。”夏永芳用“事无巨细”来形容,包括赠送国礼选择、宴会演奏曲目、陪同人员安排、是否挂中美国旗等,这些细节都关乎这次“融冰”之行的成效。

那时,为了拿到第一手准确消息,夏永芳有时还要去现场,和中外记者“抢新闻”。

1972年2月27日上午,尼克松总统一行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从杭州抵达上海访问。“他们走到哪里,记者就涌向哪里,他们都想用镜头记录下历史性的时刻。”夏永芳笑着说,“我当时年轻气盛,毫不示弱,总是往里面挤,最后总有办法挤到他们前头,记录下第一手的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 07: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日后被反复提及的总统访沪细节被记录了下来——初春上海寒意逼人。当一行人进入上海工业展览馆时,尼克松主动帮周恩来总理脱去大衣,他也脱去大衣说:“我的血和总理的血一样热。”在观看开式双柱冷挤压机操作演示时,尼克松试着按了一下电钮。周恩来笑着对他说:“你这是按了建设性一钮。”尼克松回应:“对,我按的这一钮是建设性的。”

当天下午,“上海公报”发表。晚宴上,尼克松即席演说:“联合公报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000英里大洋和分隔了我们22年的敌对情绪的桥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做比公报里所写的多得多的事情。”这段话被夏永芳完整地写入当天简报。50年后的今天,她依然能够完整地背出来。

接待尼克松一行,是夏永芳外事工作生涯中第二次与美国人正面打交道,前一次是接待来上海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两次给她的感受惊人一致——美国人对中国很好奇,希望把更多真实信息带回去。

夏永芳以和她接触最多的美方记者为例,“他们带着隔绝22年‘饥饿感’来采访”,记者的“疯狂”有时让她“头疼”。比如,美国记者到了农民家,二话不说就闯进厨房掀锅盖,看看里面有没有肉;他们会询问市民的生活细节,比如工资多少等。当然,美方记者最关心的,还是普通中国人对两国关系的看法。夏永芳记得,在回答“欢不欢迎美国人来”这一问题时,一位家住曹杨新村的大妈说:“当然欢迎。解放20多年了,现在的上海已大不一样了,你们该来看看。”

在与美方工作人员接触中,夏永芳注意到,有人把餐桌上的筷子、房间里的香烟悄悄“藏”了起来,有人去商店里买邮票、瓷器。一位美国朋友在喝了盛在南瓜瓤中的鸭汤后开起玩笑:“回去后就不吃饭了,等下次来中国吃。”这些有意思的细节,都通过简报送到中央。最后,按照中央要求,在尼克松一行回国前,上海向每位美方工作人员赠送了5公斤糖果。

“如果说这段经历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我当时英语还不够好。”这也促使过去学俄语的夏永芳日后重回校园学习英语,继续为上海与美国间的交流做贡献。(完)

据新华社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4305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403
发表于 2023-1-11 08: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大年初三,我送母亲到杭州浙二医院治病,大概是初五杭州全城封锁,要求各企业单位职工不准外出,特别是不许到西湖游玩,居民也如此。同时组织选派一批年轻貌美的青年男女在西湖游玩。我妈病房的一个女孩的姐姐,就是其中一位假扮男女情侣在西湖游玩。我是病人陪客,不受限制,上午一直向西,到湖滨路东边路口。不久,发现警车开道,一辆辆插着中美两国国旗的红旗牌轿车呼啸而过,车中没有尼克松和周恩来。

但是,肯定是尼克松和周恩来乘坐的车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0
发表于 2023-1-11 08: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嘉友早晨好!清晨阅读你转发的文章,感受老一辈领导人高超的外交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