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8-29 08:44 编辑
大隐位于四明山北麓,旧属慈溪县石台乡望江里。由“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而得名。大隐自古繁华。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大隐市为南宋时期慈溪县的六大集市之一,历代隐居过很多名人,如秦末汉初的夏黄公、东汉孝子董黯、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北宋大学士舒亶、南宋吏部尚书汪大猷等。 汽车在整洁的水泥路上奔驰。车窗外,宁绍平原上的水稻正长得蓬蓬勃勃,刚下过雨,绿色就像是被油刷过一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二六市到大隐才20公里,不到半小时便到达了大隐的镇中心,集市当年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大隐只是余姚市东南部的一个普通的小镇。 大隐的溪河是最出名的。东汉延光三年(124),董黯在大隐溪汲水奉母的事迹,被汉和帝敕封为孝子。从此“母慈子孝”的美名传遍了神州大地,故以慈名溪,大隐溪改称慈溪。析鄮县时,又以溪名县,“慈溪县”及县城“孝中镇”之名由此而来。现在的慈溪市已无“慈溪”,这等于割断了历史的渊源。当然,这是题外话。 大隐溪之南有九龙山,山下就是千年古集市——大隐老街;溪北有凤凰山,山下有一个千年古村——舒夹岙,村口有一座独立小山叫明珠山。相传1000多年前,风水大师穆有亮路过此地,看到九龙山犹如九龙腾飞,呼之欲出;而明珠山形似明珠,于是称此地为九龙抱珠,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果然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公元1041年,舒亶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舒夹岙诞生了。舒亶是庆历五先生之一楼郁的高足,治平二年(1065)进士,试礼部第一,权直学士院。当年王安石变法,舒亶是重要成员。元丰四年(1081),舒亶出任御史中丞,成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据天启《慈谿县志》记载,舒亶尤长于声律词,多咏四明名胜,著有《元丰圣训》三卷,《文集》百卷。 在舒夹岙,至今还有承德堂、学士第、大夫第、进士第、中央井等遗存。村西的进士第仅存几级台阶,倒是大夫第前的台阶依然宽敞,堂前破旧的木门上还刷着毛主席的语录。学士第是舒亶的故居,墙门上刷着“灭资兴无”的标语依然十分醒目,坊柱被村民们当作石凳平放在门厅,柱上的字迹还依稀可辨。据村老介绍,这个墙门门口旧有旗杆夹和下马石,这些遗存是在村道建设时埋入地下的。村口还有一口古井——中央井,相传为万历年间修建,井水甘甜,井边是旧时的官道。古村的每一个角落,多多少少遗留着各种各样、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让人浮想联翩。现在,村里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他们说着与舒亶后人迥异的话,哪会想到他们租住的房屋曾经还是中丞府第。 舒夹岙向西不远是西隐寺。古寺左青龙、右白虎,四周的山脉呈现祥瑞之气。西隐寺原为小庵,有近千年的佛文化渊源。据天启志记载,小庵为南宋宝祐五年(1257)僧文秀重建,时称西隐庵。传说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至凤凰山下,一位僧尼把康王藏于小庵的柴房逃过一劫。后来,宋高宗为了感谢尼姑的救命之恩,将小庵重修,从此香火不断。到康熙年间,西隐庵改称西隐寺。数百年来,古寺历经沧桑,几起几落,直到“文革”浩劫,终于荡然无存。2002年9月,寺院重新建成,大雄宝殿高30多米,重檐庑顶建筑,殿前立六根高9米、直径1米的汉白玉图腾,底为云龙金刚座,殿内释迦牟尼佛像高3米余,重30多吨,非常壮观。古寺适逢盛世,再度辉煌! 大隐溪上有两座古桥弥足珍贵。首先是学士桥,一头连接着九龙山下的老街,一头连接着凤凰山下的古村,见证了大隐历史的变迁。古桥出生显赫,据光绪《慈谿县志》记载:“学士桥,宋元祐年间(1086—1094)初建,北宋舒亶学士居此。”就是当年隐居在家的舒亶,发起兴建了这座溪桥,村人以“学士”命名。眼前的桥梁为石砌平板多孔梁桥,除桥堍共有桥墩14个,桥孔13个。桥板东西两侧,镌刻“清咸丰四年捐资重修”字样。桥墩用长条石错缝砌叠,东平西尖。桥面没有栏杆,两边铺长条石,中间镶嵌长方形石板,石板上刻有“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吉祥图案。这是一座典型的中水位漫水桥,洪水来时可以漫溢桥面而过;洪水退却后,又照样恢复交通。 上游的万年桥原名永年桥,是芝林、乌岩等地山民走出大山的重要通道。民国二十三年,永年桥被山洪冲毁。灾后,由乌岩翁瑞元老人发起重修,老人带头将自家的两块竹山捐出,并亲自四处筹资、亲自督工,直到大桥建成改名为万年桥。人们说到万年桥,自然会说起翁瑞元造福桑梓的故事。今天的万年桥英姿依旧。桥面由4块纵列的大石板平直地衔接,桥墩用长条石叠砌,东平西尖。中间两个仰天石墩雕有镇水鳌头,雌雄各一,昂首伸颈,栩栩如生。中孔桥梁两侧镌刻桥名“金刚溪万年桥”及“甲子年里人重造”字样。桥面宽敞、平坦,尽管没有桥栏,走在上面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我站在桥中间,清清的溪流从脚下流过,山风吹来,每一个毛孔都被舒展,舒心、快意顿时遍布全身。 万年桥北堍有一座凉亭。两副凉亭石柱上的楹联颇有意境:“过了几重山,到来力倦悄且息;还有数溪水,前去路遥莫耽延。”又:“山花无语,点头笑客不须忙;野鸟有声,开口劝君暂且息。”可以想象当初这里的光景:墙上挂着免费的草鞋,桌子上放置免费的茶水,路过的人坐下来闲话聊天,然后再互道珍重。凉亭,是行程中的歇脚处,到了这里力气耗了大半,是该歇歇了,可是前路还长,所以别耽搁太久,楹联说的是大实话,个中意味深长。这里曾经被历史眷顾,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然而,历史喘了口气继续前行,没有做多余的停留。现在,万年桥的上游搭建了一座临时的便桥通往双溪口的水库工地。我们去的时候正是傍晚,溪坑里有很多人在洗澡,应该是附近工地的工人。这里的一切都是历史进行时,他们正在刻写历史,但愿他们能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续写当初的繁华。 山溪还在脚下默默流淌,石桥却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它不再是山民的交通要道。水泥路蜿蜒伸向大山深处,到达每一个村庄,村民出行不再倚赖于双脚。所以,桥头的凉亭荒废了很久,两侧的卵石路也被荒草湮没,再不会有人在这里歇脚。尽管万年桥寓意万年,但它总有坍塌的一天,但愿后人不要忘记它,更不要忘记曾造福乡里的翁瑞元老人。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原载《宁波晚报》2008年1月21日A2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