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47|回复: 3

姚东古韵—51罗江的世彩堂

[复制链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发表于 2022-8-15 15: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民 于 2022-8-20 11:02 编辑

  罗江街仓基河北岸,旧有任、刘、罗三家祠堂。自东至西、间隔不远,均坐北朝南、五间开的前后两进,大门前有道地,围墙中有天井。任、罗两家祠堂的天井里还设有戏台,东西各三间看楼的楼梯口挂着“女界”、“君子看戏不得上楼”两块木牌,逢年过节常有戏班前来演出。抗战胜利那年,徐天红率红星越剧团来罗江,着实热闹了一番。刘家祠堂没有戏台,也没有厢房。一条由两边长条石、中间石板铺成的甬道将天井分成两半。平时,祠堂的大门紧闭,只有大门口的道地才是罗江的繁华地带。
  按照世居老街的赵伟伦先生的说法,他小时候的刘家祠堂道地,是罗江的人民广场。大力士卖膏药、小热昏卖糖、变戏法四时不断,特别逢老街市日更加热闹。道地南边隔条小河是赵家德康南货店的后院,赵伟伦幼时常在围墙搭一把竹梯,扒在墙头居高临下隔河看热闹。他给笔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穿条纹布长衫的六七岁的顽童,学着南货店对门剃头师傅的样子,长衫前摆的一角塞进腰间,脚蹬梯子档,睁着两只大眼睛,扒在墙头看外面的世界。
  在赵伟伦的印象中,刘家祠堂确实比其他两家祠堂冷清,小时候他常从边门进去玩,还记得门厅常常有人做木匠,两边的房间摆放着做好的棺材,很恐怖。如果老木匠金水伯不在,小孩子是断不敢独自进去的。沿甬道穿过天井,正厅中央挂着“世彩堂”正匾;左匾是“五经甲第”,右匾是“东浙世家”。赵伟伦说:“上世纪50年代,三家祠堂相继改为粮站。我在任家祠堂粮站的职工宿舍安装电灯时,发现床板大多是三家祠堂的横匾,其中有一块是刘家祠堂的‘东浙世家’,落款是‘嘉庆九年,岁在甲子,孟冬之月。书于慈邑之芦江彭城世彩堂,梁同书。’可惜,这块匾如今找不到了,否则也是一件文物。”梁同书,乾隆举人,特赐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讲。他的书法与刘墉、王文治齐名,字愈大,结构愈严密,笔力纵横,意态潇洒,纯任自然。从梁同书以八旬高龄为新落成的刘家祠堂书“东浙世家”来看,罗江的刘氏绝非寻常人家。
  其实,罗江的世彩堂,只是慈溪刘氏宗祠的分祠。据《刘氏家谱》,罗江刘氏始迁祖叫刘世鹏,是宋建炎间(1127-1130)隐居慈溪的明州五先生之一、人称无阂先生的刘继宽的十一世孙。无阂先生之孙、朝请大夫刘勉之子刘厚南,嘉定元年中进士后,遵父训在县治平政桥西荷花池头建造了刘氏宗祠世彩堂,这才是慈溪刘氏的总祠堂。
  刘世鹏有一个从兄大名刘世龙,也算得是一位名人,光绪《慈谿县志》有记载。刘世龙是正德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太仓知州、南京国子博士、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光绪志说,“嘉靖十三年(1534)南京太庙火灾,世龙应诏陈三事:一、 杜谄谀以正风俗;二、广容纳以开言路;三 、慎举动以存大体。疏入,嘉靖帝震怒,谓世龙讪上庇逆,械系至京,发锦衣卫杖四十,次日狱具再发午门外杖八十,死而复甦,斥为庶民。家居三十年。穆宗登极(1567)录用先朝忠谏之臣,以老辞,诏进尚宝司少卿致仕。”这段记载大致是说刘世龙真的以为嘉靖皇帝征求意见,对太庙遭火灾以及时政提出三条建议,谁知触到了皇帝痛处,不仅遭贬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在刘世龙贬为庶民的闲居期间,正是江浙沿海倭患深重的时候。对此,光绪志记载说,“刘家大厅(桂花厅),县治南平政桥西,刘氏举族聚居于此,明之发科第者,刘焕(永乐十二年举人)而下凡三十人备录题名于壁,嘉靖丙辰(1556)毁于寇,庚申(1560)重建。”天启志也有记载,“世彩堂,东浙世家刘氏祠,平政桥西,国朝发科第五经,备录题名于壁,嘉靖丙辰倭毁,庚申重建。”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入城,使刘氏聚居的平政桥西一带,包括桂花厅、世彩堂成了一片废墟。为避倭害,刘氏各奔东西,刘世鹏因此从县城迁徙罗江。至嘉靖三十九年,胡宗宪领导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时局基本稳定,闲居在家的刘世龙等乡贤发起重建家园,再修宗祠。而此时,刘世鹏已经在罗江定居四年多了。
  现年71岁的刘有明说,过去罗江刘氏每年春节要去慈城世彩堂祭拜。他小时候跟父亲去过,祭拜完毕、吃过中饭、分了馒头还要集中听族长通知总祠堂明年集中祭拜的时间。
  如今,平政桥、荷花池头早无影踪。自然也没了当年刘厚南《梅庄春间》描述的意境:“最喜逍遥泉石间,幽居四面绕青山。苔迷荒径人稀到,花压重门昼自关。古刹风传钟磬远,平畴雨过桔槔闲。荷锄手摘园中笋,配酒三杯壮客颜。”庆幸的是,仍保持着明代建筑风格的桂花厅还在,建于明代的世彩堂还基本完整。在罗江,尽管任、罗祠堂已经消失多年,但建于嘉庆九年(1530)的世彩堂分祠也还得以幸存。
  祠堂似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蕴含着淳朴的传统和民族的人文根基。祠堂文化也是民俗文化。祠堂对发扬传统、传承血脉、激励后人、加强宗族的凝聚力、维护社会治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幸存至今的古祠堂已经不多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的努力。
                      此文原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叶龙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主题

1232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4620
 楼主| 发表于 2022-8-15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大乌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353
发表于 2022-8-15 1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796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636
发表于 2022-8-17 2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祠堂文化也是民俗文化”,应该提倡大力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