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戴望天

诗作名篇

  [复制链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17: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作品鉴赏
从现存材料来看,宋人所见各本《汉书》中《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并不分章,也不有诗章之名。其中“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明显为独立一章。这一首诗用百川东归大海来比喻人民对有道德的领袖的归向。
《安世房中歌》辞义尔雅古奥是,这一点,古代的一些学者早已指出过,如刘安世就称其“格韵高严,规摹简古,骎骎乎商周之颂”。陆时雍认为其“视《封禅颂》则庄,视《郊祀歌》则轨矣”。沈德潜则云:“《郊庙歌》近《颂》,《房中歌》近《雅》,古奥中带和平之音。不肤不庸,有典有则,是西京极大文字。”钟惺评语:“女人诗足带妖媚,唐山典奥古严,专降服文章中一等韵士,效庙大文出自闺阁,使人渐服。”[1]  [2]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8 09: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384.思悲翁     
汉乐府《铙歌》篇名。为其十八曲之二。《乐府诗集》辑入卷一六《鼓吹曲辞》。铙歌本是行军时马上演奏的军乐。汉歌原有二十二首,亡佚四首,现存十八首。歌辞内容泛杂,战阵、祥瑞、武功、爱情等均有涉及,有文人之作,也有民间谣歌。《乐府诗集》“题解”引《古今乐陆》:“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朱鹭》,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思悲翁》一诗曰:“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也,但我思。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枭子五,枭母六,拉沓高飞暮安宿。”文多讹误,旨意难明。魏晋后文人多有依汉铙歌篇名写作歌诗者。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8 0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思悲翁  

思悲翁,唐思,夺我美人侵以遇。悲翁也,但我思。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枭子五,枭母六,拉沓高飞暮安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08: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385.艾如张     
汉乐府《铙歌》篇名。为其十八曲之三。《乐府诗集》收入卷一六《鼓吹曲辞》。词曰:“艾而张罗,(夷于何)行成之。四时和,山出黄雀亦有罗,雀以高飞奈雀何?为此倚欲,谁肯礞室。”《乐府诗集》“题解”说,“艾”与“刈”同,芟草;“如”读为“而”。如此,诗题《艾如张》即首句“艾而张罗”的省略。诗歌大意谓,割除艾草,张罗捕雀,然而黄雀高飞奈其无何。陆游《剑南诗稿》三十一《艾如张》:
“东村西村烟雨晚,
萧艾离离林薄浅。
翩然一下骇机发,
汝虽知悔安能免。”
袭其意而反写之。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386.上之回     
汉乐府《铙歌》篇名。为其十八曲之四。《乐府诗集》列入卷一六《鼓吹曲辞》。《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颜师古注谓回中在安定,北通萧关。唐人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汉武帝元封初,因至雍,遂通回中道,后数出游幸焉。其歌称帝‘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皆美当时事也。”歌辞是当为赞美汉武帝靖边拓疆臣服外夷的武治功绩而作:“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词为杂言,诗题截取首句“上之回”三字而得名。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13: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上之回   

上之回,所中益。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1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387.战城南     
①汉乐府《铙歌》篇名。为其十八曲之六。见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卷一六《鼓吹曲辞》。此诗托为战死者的自诉,从描写战场恐怖凄凉的角度,揭露战争所造成的杀伤无数,破坏生产力的惨重灾难。想象奇特,句式灵活。“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等句,以渲染环境气氛增强诗的悲剧效果,动人心魄。清沈德潜评曰:“读‘枭骑’十字,何等简劲。”(《古诗源》卷三)后代诗人多有此题作拟作,其中以唐代李白的最为著名。

②唐诗篇名。七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三。乐府旧题,宋郭茂倩亦将此诗收入《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内容本乐府古辞,描写战争之残酷,谴责天宝年间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征战无时。《唐宋诗醇》卷二曰:“语尤惨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黩武而戎穷兵者深矣。”结语“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揭示诗旨,有画龙点睛之妙。方东树评曰:“虚议作收,陈琳、鲍照不逮其姿” (《昭昧詹言》卷一二)诗中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句式参差错落,且有散文化倾向,笔调摇曳跌宕,别具一唱三叹之致,变旧辞的古朴浑厚为奔放不羁,体现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10: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一: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译文
城南城北都有战争,有许多人在战斗中死亡,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的口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勇敢的骑兵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但早已疲惫的马仍在战士身旁徘徊。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南北两岸的人民如何交往?
连禾黍都不能收获你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
怀念你们这些忠诚的好战士,你们实在令人怀念:
咱们早晨还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们却未能一同回来。

注释
①郭:外城。野死:战死荒野。
②客:指战死者,死者多为外乡人故称之为“客”。豪:通“号”,号哭。
③激激:清澈的样子。冥冥:深暗的样子。
④枭骑:勇健的骑兵战士。驽(nú)马:劣马,此诗中指疲惫的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2 10: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二:
战城南唐代: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译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
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要知道匈奴是以杀戮为职业的,就像我们种庄稼一样。在他们领域中的旷野里,自古以来就只能见到白骨和黄沙。
秦朝的筑城备胡之处,汉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烧。
从古至今,边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战没完没了。
战土在野战的格斗中而死,败马在疆场上向天低徊悲鸣。
乌鸦叼着死人的肠子,飞到枯树枝上啄食。
士卒的鲜血涂红了野草,将军们在战争中也是空无所获。
要知道兵者是凶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它的。

注释
⑴战城南:乐府古题。《乐府诗集》中列入《鼓吹曲辞》中,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⑵桑干源:即桑干河,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时此地常与奚、契丹发生战事。
⑶葱河道:葱河即葱岭河。今有南北两河。南名叶尔羌河,北名喀什噶尔河。俱在新疆西南部。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为塔里木河支流。
⑷洗兵:指战斗结束后,洗兵器。条支:汉西域古国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之间。此泛指西域。
⑸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铁,匈奴谓之天山。过之皆下马拜。在今新疆境内北部。
⑹”匈奴“句:此句谓匈奴以杀掠为其职业。
⑺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长城以防匈奴。避:一作“备”。
⑻汉家烽火:《后汉书•光武帝纪》:“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李贤注:“边方告警,作高土台,台上作桔槔,桔槔头上有笼。中置薪草,有寇即举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烟,曰燧。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⑼上挂枯树枝:一作“衔飞上枯枝”。
⑽空尔为:即一无所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主题

4240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318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10: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388.巫山高     
汉乐府《铙歌》篇名。为其十八曲之七。《乐府诗集》辑入卷一六《鼓吹曲辞》。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曰:“其词大略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是一首游子思归的诗:“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诗以巫山之高兴起淮水之深,渲染出仕途的险阻,从而抒发了诗人欲归不得的伤痛心情。参差的句式,形式回肠荡气的节律,感人颇深。
――摘自《中国诗学大辞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