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桥工涛哥

兴安岭知青佳作选萃

  [复制链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10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01: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 三首
       【十六字令·自画像】
       忆,筑路碧水连轴转。
       自难忘,辛酸甘苦咸。
       时,伐木秀山任我行。
       履新职,工会计生兼。
       今,回帰杭城我来也。
       捣糨糊,汉字漫谈解。
       【水调歌头·自题小像】
       久已无大志,行痴心意懒,及时行乐言欢,早晚贪安眠。
       自顾得过且过,无意春夏秋冬,小楼淡冷暖。
       肯吟离骚否?把酒不须看!
       小天地,大社会,做人难。无奈周遭险恶,时有暗冷箭。
       宁愿磊落一生,不求折腰事贵,何乐在人间?
       寄语众岭友,干他三五碗。
       【藏头句·致梅子】
       往日碧水岭友缘
       事逝如斯已渐远
       只因梅子有情懐
       能有追忆文字览
       回首辛酸甘苦咸
       味各雑陈轶趣全
              张建华(原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筑路一处二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1 02: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过二十八拐
       碧水林场材料组的物资,除了少量的自行采购外,绝大部分依靠呼中区物资部门供给。呼中区物资科和仓库都在呼源林场,碧水林场每年好几次要派人去呼源办事,二十八拐是必经之路。我先后有几次经二十八拐往返于碧水——呼源的经历。其中二次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一次是 1971 年的 8 月初,与上海岭友陈信肇同行。这是我第一次的二十八拐之行,对二十八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所谓二十八拐,其实就是一条盘山公路,五米宽的简易公路从山下开始,呈“之”字型盘旋。当地人管这种“之”字型的弯,叫“胳膊肘弯儿”。道路逢弯必拐,这条盘山公路共有二十八个弯,要拐二十八次,当地人称其为“二十八拐”。
       呼中区的 8 月初已是夏天了,这天领完材料装好车,已是晚上 7-8 点钟了,但天色依然明亮。我们坐在卡车的上面,当卡车刚驶入二十八拐时,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卡车在挺拔的兴安落叶松和亭亭玉立的白桦树中穿行,满山遍野的达子香(杜鹃花,南方人叫映山红)粉红色的花蕊和各种野花、野果时不时的呈现在眼前;林间道路边的地面上,长满了地衣和青苔,郁郁葱葱,煞是好看;偶尔也能看见被卡车鸣笛声惊吓的野兔、松鼠、飞龙(一种类似斑鸠的鸟,材料组张殿贤用小口径步枪,在建林工区的山上曾一次猎回七只)等小型动物的身影。湛蓝的天空一尘不染,蓝天白云中闪烁着繁星点点,一闪一闪亮晶晶。每当卡车往上拐时,即刻就有身体随之向上腾飞的感觉,如同飞向了蓝天、飞入了白云;而当卡车向下拐时,身体也随之向下俯冲、向下滑翔,如同滑向人间、滑向大地。随着卡车不停地向上、下拐动,我们也随之向上腾飞、向下滑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的境地。闭上眼睛,听着林中鸟叫的声音,闻着深山里古树、花草的清香,静静地感受这最自然、最原始生态的意境。我如痴如醉,尽情地享受大山里独一无二的这份静谧。那一瞬,我在飞,飞过了二十八拐。
       另一次是在 1971 年底,也是与岭友陈信肇同行,我俩提前三天去呼源打前站。先把碧水林场所需材料列单呈报,然后开票、领料。年底了,所需材料比较多,我俩用了二天的时间把所有的材料全部办完手续、领出,然后打电话告知碧水材料组派车运回。这次由材料组副组长张云峰亲自带了二辆解放牌卡车拉货。我们
从中午开始装车,直到天黑才全部装好。晚饭也没地方去吃,还要连夜返回碧水。这晚正下着鹅毛大雪,当车驶入二十八拐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白雪茫茫。没有了夏天的山花烂漫,没有了树木青翠,没有了鸟语和蓝天;清新的空气变成刺骨寒风。我们坐在卡车的上面,早已冻麻的双脚和冰冷的身体,无论怎样调整姿势,都无法摆脱难受和折磨。二十八拐的路面上已被冰雪覆盖。卡车行驶在冰雪上,除了卡车行驶中碾压的冰雪声和发动机声外,周围一片寂静,静的瘆人。尽管驾驶员已十分注意控制车速了,但当车子向下拐时,车速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常常会觉得车子已快滑到崖边;刹车片吱吱的刺耳声,更让我们心烦意躁,心惊胆颤。始终悬着恐惧的心略微平和一下,又被下一个向下拐的俯冲再次悬起来;几个下拐后,我冰冷的身体已经出汗,是冷汗,是恐惧吓出来的汗。
       我在呼源招待所里就听人说:“二十八拐曾多次发生过车毁人亡的惨剧。驾车或乘车通过二十八拐需要胆量和勇气。没有娴熟的驾驶技术,不敢开车走这条路;没有过人胆量的人不敢在二十八拐乘车”。今晚开车的驾驶员是材料组副组长张云峰,当他坐在驾驶室时,我才知道他也会开车。我到材料组已有半年了,从没有听人说过他会开车,也没见过他开过车。偏偏在今晚,一个十分恶劣的大雪天,又要过险峻的二十八拐,他开车。他的技术娴熟吗?张组长呀张组长,我们哥几个的小命都攥在你的手里,你手中的方向盘就是我们的命门。就在我们听天由命之时,总算苍天有眼,菩萨保佑,我们安然地驶过了二十八拐......
注:谨以此文缅怀岭友陈信肇先生。我与陈信肇 71 年在材料组成为好朋友。当年 7 月他带我去碧水一连,他的女友在一连,好像姓王。王女士有个姐姐也在一连。愿这二位王女士安康!吉祥!
                 郑焦成(原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林场四连)2020年6月25日端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00: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岁月,永远的情怀
       五十年我们一起走过,为什么我们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沉......
       岁月流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唯独兴安岭上、呼玛河畔、碧水、筑路一处的“知青”生涯,巳深深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刻入到我们的骨子里,真正的“刻骨铭心"啊!
                           寻找离散战友纪实
       我是上海静安区普通中学学生,1970年11月赴大兴安岭,被分配到碧水筑路一处四连工作。当初连队由上海静安区、南市区、闸北区及浙江杭州等知青组成,有少量的东北老职工,总计196人。
       “岁月悠悠,苍海桑田”,我们走过了难忘的知青岁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上海、杭州。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婚姻和家庭......因为生活的原因,城市的变迁,致使部分知青变成“离散”状态,失去了联系。
       离散的知青朋友,无论您在何方?我们的心就在您身旁......一场寻找“离散”的知青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在2005年纪念赴大兴安岭 35 周年活动的筹备会议上,决定寻找部分“失联"知青,我是筑路一处上海知青联系人,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第一名需要寻找是:还没回到上海的知青曹志帮。
       我与志帮兄同是静安区知青,寻找一个人谈何容易?我没有经验,只听说可以到原户口管辖地区派出所去找,但派出所又要本人工作单位人事保卫科出具证明,方可寻找。我一个工厂(内退)职工,只能凭着身份证,写了寻人的理由,由居委会盖章确认......
       我就这样揣着这张证明和自己的身份证,来到上海南京西路派出所,派出所不受理,理由是:一是证明不正规;二是长乐路858号不是本所管辖范围,要去华山路派出所。结果华山路派出所又用同样理由加以拒绝说:他们巳搬到凯旋路去了,要到凯旋路派出所去打听。我无奈之后只得奔赴凯旋路,在派出所,我讲了动情的知青故事,讲了曹的姐姐帮他照顾孩子,可能是那位同志的同情心让他脱口而出:报出了曹的二位姐姐的名字及工作单位,当我听到曹的二姐名字及工作单位时,我马上就有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早上,我来到了“上海人民电机厂"门卫室,打听退管会的地址。在延平路124号,一位退管会工作人员接待我,但不肯告诉我联系方式,我请求他们打个电话,很不巧曹姐不在,姐夫又不认识我,但我最终得到了联系方式。我成功了!回家的路上,在一个电话亭里,我打了一个电话,终于和曹姐联系上了,並约定明天在龙柏新村936路公交终点站见面。
       第二天在约定的时间,我手里拿了一本书(因几十年没见)见到了曹姐,也得到了曹志帮确切的地址与联系方式,我成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为许多关心曹志帮的知青,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天之大,唯有情谊完美无瑕!
       寻找每一位离散知青,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情感故事。
       在赴疆35年周年纪念活动聚会中,吴慧萍大姐找到我说:“赵连富找不到了,以前在财务科,坐在我对面,也不知现在如何了?我说:可以呀,让我试试看(其实我心里是没底的)。高伟川把赵的地址(老地方已拆迁)给我,“昆明路、大连路”,路途远且交通不便。
       在一个晴天的早上,我骑上自行车,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终于到了昆明路。这里到处都在拆迁,只有顽固的“钉子户”在坚守阵地,我顺着某弄,打听某号的赵某,结果一无所获。(原来的弄号、房号都不对),一位好心人指点我去江浦路派出所,(杨浦区我不认路)一路询问,自行车行程十五分钟终于到了江浦路派出所。
       在接待室,民警郑重告知我:此事不予接待。我费了这么大的劲,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自然不肯轻易离开,我谈情况、磨蹭......吃中饭时间到了,那位接待民警说:你去找“范晋文",(赵居住地的主管民警)当时范外出未归,我听说范要回来吃饭,我心中升起了一线希望就坐在大厅椅子上等。
       突然,听到有人叫“范晋文"名字,我寻声找到了他的办公室,只见他刚要端碗吃饭,我不想打扰他。范见状询问什么事?我说了寻人之事,他马上打开电脑输入“赵连富”,他的名字和照片已显示出来,我告诉他赵夫人的名字,随即她的资料也出来了,一切成功在望。范要我立即写封信(我把事先准备向有关派出所查询“失联”知青的原始纸条备好的信给他)。范说:要相信他一个民警的人格和为人,当着我的面把信放入公安机关的信封公函里,说下午就给你寄出去。我真不知道怎样感激才好!他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好民警之一,人民警察!人民楷模!
       寻找离散知青,让他们回归知青的大家庭,重返青春岁月,回到那年,回到从前,其实从前並未走远。
       筑路一处沪、杭知青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是一个里程碑,二百余人欢聚一堂。有聚会领导的辛勤劳动,也有我的默默奉献;是我的努力让许多知青朋友欢聚一堂,这是我的职责,因为我是呼中区筑路一处上海知青联络员。
       我们有个共同的称呼叫“知青",我们相互之间还有一个关系叫“岭友”;曾经的岭友,大兴安岭、呼中区、筑路一处的岭友,今生永远的朋友,友情天长地久!
              闻德礼(原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筑路一处四连) 2020年6月2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3550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10
 楼主| 发表于 2024-6-3 13: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晓宝的艰难返城路
       几年前的一天,我到朋友的店铺去喝茶、吃饭。朋友的店铺位置极好,在苏堤与虎跑路的交叉口(苏堤 1 号)。店铺这边的虎跑路紧贴着苏东坡像,店铺苏堤的那边(由南向北)左面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西山公园)、右边是西湖,我们坐在湖边喝茶、畅聊,湖风吹在脸上十分舒适。
      店铺面积很大,租金也很高(年租金 180 万),由于地段好、生意也十分好,请了十几个员工,每位员工都在紧张地忙碌中......突然,我看见一个老人行走时,弯着腰,头几乎碰到膝盖,手里不停地在干活,好象总是在挑最难做的事,一刻也没停歇过,出于好奇心,我故意走到他面前,想仔细观察一下这位可怜人。
       当我站在他面前时,他仰起头来看了我一眼,又低着头在干活了,我惊讶了!是他?这脸庞既熟悉又陌生,难道真的是他——张晓宝(原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林场三连的杭州知青,家住南星桥铁路边。在岭上,我们虽往来不多,但互相认识,一起吃过饭......1973 年我调哈尔滨时,他仍留在碧水三连,从此再也没见过他)
       我回到座位上继续喝茶,老板娘过来时,我迫不及待就问,一问果然是他一一张晓宝。
       老板娘告诉我:一年多前的一天早上,那天很冷,张晓宝在她的店铺门口捡塑料瓶。由于来杭旅游人比较多,店铺又在景区最好的位置,生意特别好,张晓宝一天能捡一大堆塑料瓶与硬纸板,张晓宝每天就蹲守在这里,白天捡东西谋生,晚上就睡在屋檐下过夜。
       老板娘告诉我:张晓宝与别的捡破烂的人不同,他捡破烂时,只要一有空就帮店铺做事情,而且尽量挑一些脏、累、重的活来做,而且从没说过一句话,也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时间长了,我对这位捡破烂的人产生了好感,店铺里确实需要一个人晚上值班、管店。我就上去与他交谈,想了解一些情况,他一开口我就惊呆了,一口标准的杭州话,当问到他家住什么地方?为什么沦落到今天的地步?他立刻沉默了,无论你怎么问,他连半句也不肯透露。最后我问他是否愿意留在我店里值夜班?干活、吃睡在我店里,每个月再给你二仠五佰元钱,这时他不停点头,隐约露出一丝笑意。
       就这样,他白天帮我干活,晚上就睡在我店里,开始时我还有点不放心,一段时间过后,可以说我已经十分信任他了,我把店铺里全部的钥匙交给他,夜里把整个店铺交给他管理,十分放心。
       一年多了,晓宝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加上老板娘对他的信任,他就在这里安心下来了,日子过了很舒心......
       其实我与张晓宝关系非常一般,在岭上接触过几次没有深交。1973 年分手之后,40 多年一直没见过面(1974 年我在哈尔滨时,听说他在碧水做了件错事,判了三年)今天在这里巧遇,看到他这样的处境,我忍不住把他叫了过来,详细地问了一下情况。
       晓宝见了我,话匣子就打开了:自从 1974 年岭上出事后,1977 年出来后就回杭州了,在“里面”强制劳动时患上了严重的腰骨髓炎病,无钱看病,病情慢慢地越来越严重了,背也越来越驼了,走起路来头几乎都要碰到膝盖,后来父母去世后,生活更加困难了,他就把自己的一间房子卖了。(当时不值钱,可能卖的是房卡,卖了几万元钱,把欠别人的钱还了所剩无几)从此就露宿街头,捡破烂、拾塑料瓶过日子......
       我静静地听他讲述,看他身体已经残疾,目前已过了退休年龄,心里五味俱全,毕竟我们都是岭上的难友,零下五十多度一起冻过,性格又一次让我决心去狗拿耗子,管定这闲事了,决定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张晓宝把户口从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迁回杭州。
       因为我知道:国家有政策,凡是知青只要到了六十周岁(退休年龄)就可以把户籍迁回老家原地。
       临走时,我拜托老板娘好好照顾张晓宝,顺便安慰张晓宝:放心!我会尽力的。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行动之前的有一天,我把三连金国雄、张双泉、姜大伟约来朋友店铺商议张晓宝事宜,他们十分支持说:如需要帮忙一定鼎力相助,我心里就吃了定心丸。感谢他们!
       之后我就开始行动了,可事情绝没有我想像中那么顺利、如意。
       我首先想到的是荣强(荣强是我的铁友,岭上就与我一起无辜受冤关了二个月的难友,1972 年调大庆,后因与领导发生不愉快,1977 年回杭州后就再也没去过大庆,一直在杭州做小生意维持生活。1995 年荣强去了大庆,把户口迁回了杭州,他有这方面经验,后来张晓宝调回杭州,他出了很大的力)。
       当我把张晓宝的事情与荣强说后,他十分愿意帮忙。我与荣强先到市公安局户籍信访室去了解情况。接待我们是信访室一位女工作人员,听我们说明来意后,她说:非常同情我们知青遭遇,但我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她告诉我们:每个月有一天,信访局都有一位局长,对外接待处理一些疑难、复杂的事宜,我们当场办了申请“局长接待日”手续,回家了!
       等了二十多天,市公安局信访办打来电话,告诉我们明天局长接待我们了。
       见到局长,我详细叙说张晓宝的事及我们的来意。局长听了后,也十分同情张晓宝处境和知青状况。他说:我处理知青的户籍回迁之事,已经办了很多很多了,我十分同情张晓宝的事,但我们办理这样的事,是要按上级有关文件程序办理的,你们今天先回去,我们研究一下给你回音。我们留下电话及联系方式回家去等了。
       一等就是一个多月,我们又去市信访办咨询情况,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领导们要一件一件处理,你们户籍回迁的事情,是要排队处理的,没有这么快的......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音讯却一点都没有,我与荣强商量:是否打个市长 12345 专线电话,一拍即合。我们打通了市长专线,电话是公开的,全杭州人民只要在线上,都能听得到。我详细地又讲叙了张晓宝遭遇及近况,接待员非常认真地听完之后,十分同情并告诉我们会尽快与市公安局信访室人员联系,一定会尽快给我们回复。
       果然没几天,我们接到市公安局信访室电话,通知我们明天去市公安局信访室,(同天 12345 市长专线也给我们打来电话)我们激动地连声说:谢谢!我们知道市长专线起作用了。
       第二天一早,我开着车,与荣强一起把张晓宝也带上了,我想让市公安局信访室工作人员,亲眼看看张晓宝的残身人像,也许会起到很好效果,增加同情心。
       接待人员见了张晓宝后,确实很同情。但她还是要按文件与程序来办事,这次她详细询问了张晓宝一切情况,婚姻、家庭、子女、工作、收入等等。张晓宝回答:一无所有,目前靠捡破烂,露宿街头为生。工作人员详细做了笔录。
       最后工作人员说:如果想把户口迁回杭州,必须要有个户口落脚点,而且落脚点必须要有房产证,并且一定要房产证主权人夫妻二人同意签字。再到所在地派出所、街道去写好证明,盖好图章,证明同意张晓宝把户口从大兴安岭碧水迁到他家里落户。这些手续必须齐全,这是市政府文件条例规定的。
       事情并没有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张晓宝兄弟姐妹四个他是老二,老大是哥哥与晓宝几乎断绝关系没有来往。晓宝下面是妹妹,虽然嘴里对晓宝怨气蛮大,但毕竟心里总有同胞之心,由于自己家境也不怎么好,一家四口挤在五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心里想帮忙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我想到了晓宝弟弟,他是残疾人,无妻无子女,一个人靠低保生活,父母去世后把房子留给了他(但房子产权仍是公房居住权,没买进就没产权)如果要想帮晓宝也没办法去办理一切手续及证书。
       我进退两难,无从着手。这期间,西湖店铺老板娘跟我说:到年底她店铺也不想开了,原因是:房租从 180 万/年增加到 300万/年了。我想张晓宝又要沦落街头了,没办法我只好决定去寻晓宝的妹妹,硬着头皮也只能与她去商谈......
       我把晓宝的妹妹约到荣强开的茶室里,开门见山地说了晓宝的事和我的想法,她听了后流着泪与我说:唉!晓宝是我亲哥哥,既然已到了这种地步,我心里十分难过,但我也实在无能为力,谢谢你们帮忙,如果要我做的事,我一定会做的。但户籍落在我家里要出具房产证,夫妻二人在上面签名,这事我要回家与老公商量过的。
       在此之前,我已与晓宝谈过:如果你妹妹、妹夫同意把你户口落户她家,你也要为他们考虑,写一张保证书给妹妹。保证落户后,一天也不在他家住,今后她家房产任何问题与你都不搭界、绝不干预等事项作了保证,我与荣强做见证人上面签字。(后来这保证书没写)
       第二天,晓宝妹妹打电话给我说:她老公已经同意了,我与荣强就赶过去,当天就把房产证、户口簿去复印了,拿到望江派出所与街道办事处,(同时我代晓宝写了张申请户籍迁回杭州落户的报告)一并交给了派出所民警。
       手续全办好,回家安心等待通知。
       约过了十几天,我们接到望江派出所通知,告知我们去拿户籍准迁证。我与荣强马上通知晓宝及他妹妹,约好时间一起到望江派出所办好了一切手续,拿到了准迁证,我们没有笑也没有激动,四个人轮流阅读着准迁证上的每一个字。
       我拿起电话就打给张双泉,告诉他:张晓宝的户口准迁证在我们手里了。因为我与双泉约好:如果准迁证拿到后,由他寄往碧水。以前他们三连指导员的儿子,目前仍住在碧水,双泉与他说好:碧水那边的手续全部由他来办,碧水的一切他熟悉。我与荣强开车与双泉在望江门邮局门口会面,当即用特挂信寄出。过了十来天,碧水的特挂信来了,里面是户籍落户手续的资料;
       又过了十来天,晓宝户籍手续全部办好了;
       再过了十来天,在姜大伟的帮助下,张晓宝残疾证办好了。张晓宝办好了一切手续,包括低保证、低保生活费、医保证,就盼等廉租房了。
       由于张晓宝有残疾证,后续办一切事方便多了,没多长时间,廉租房也办好了,政策十分优惠,几乎拎包入住,房间内全部装备齐全的各种家电及电视机、家具等......
       张晓宝的事全部办妥,历经近二年的辛苦奔波,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看着晓宝住进舒适免费的廉租房(一室一厅 50 平方米左右)、每月领着低保金、享受优惠的医保、残疾补贴、春风行动福利等等。感激政府对晓宝的优惠政策,此时再过几个月,西湖边老板娘的店铺也要停业了......
       晓宝也真心诚意地买了香烟,感谢我、荣强,国雄、双泉,大伟等帮助过他的人......
       这烟抽了真的很舒心!
       故事讲完了,晓宝安居了......
       祝福晓宝:旧的一切都已过去,新的一切刚刚开始,以后好好生活、善待自己。珍惜!
       户口是魂,晓宝魂呵......归来了!
                            张光华(原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林场七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