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月雅湖

《知青问题研究》200篇文章连载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9: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82-6.jpg
为了巩固精简人口的既得成果,国家制定了若干相应的法规政策,如1962年6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精简职工安置办法的若干规定》,并成立农垦部安置办公室,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动员城镇知青插场安置的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农林办《关于国营农、林、牧、渔场安置家居大中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汇报会议的报告》中,明确安置对象是精简下来的、具有下乡条件的职工和年满18周岁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青年学生等;安置方式是在原有的国营农、林、牧、渔场采取顶替、增补的方式安置……据初步匡算,3.5亿元大约可以安置职工和学生40万人左右。1962年,全国社会青年累计达200万人。这些社会青年,绝大部分是未升学就业的学生和精简下来的新工人。其中上海社会青年有7万余人,成分构成是:历届高、初中毕业生和少数不服从分配的大专毕业生共约2万人,占总数30%;被精简、退职或支援外地又自发跑回的3万人,占45%;因各种原因中途辍学、退学的1.5万人,占20%;被学校、工厂清除下来的,占5%。
1963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精简小组《关于精简任务完成情况和结束精简工作意见的报告》。《报告》称自1961年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1889万人城镇人口减少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口减少2800万人。到年底共精简职工2546万人其中回农村的有1641万人,占精简职工总数的67%。《报告》总结说:大量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对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减少商品粮供应调整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数以千万计被精简职工和下乡人员,凭着对共产党、毛泽东主席的朴素感情,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分担国家的困难,牺牲小家的利益,换来国民经济状况的好转,对此,毛泽东深有感慨地说:“我们的人民多好啊!”
1963年7月,经过上海与新疆方面的协商,决定上海动员知青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至1966年7月,三年内共动员10万余名上海知青西出乡关、远赴新疆屯垦戍边。其中参加兵团的97048人,仅分配到农一师的上海知青就有45784人(这些上海知青中,大学生198人,占0.44%;高中生9005人,占19.83%;初中生18610人,占41%;小学生13089人,占28.83%。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38岁);此外还在新疆各地方安置了3000多人。这是文革前上海市掀起的第三次上山下乡高潮。在上海知青大规模奔赴新疆、参加边疆开发建设的热潮影响下,全国各大中城市也有知青奔赴新疆、甘肃、宁夏等各地生产建设兵团,使边疆地区建设面貌出现了巨大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9: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82-7.jpg
四、插场、插队阶段
1956年1月,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并提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最高国务会议讨论通过。其中第39条规定:“从一九五六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五年或七年内,解决城市中的失业问题,使现有的城市失业人员都有获得就业的机会。除了在城市能够就业的以外,他们的就业途径是到郊区、到农村、到农垦区、或者山区,参加农、林、牧、渔各种生产事业和农村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除了城市失业人员,还包括未升学就业的中小学生,指明了他们就业的方向。规定提出的“四到”,就是“上山下乡”的最初表述。1957年10月,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举行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其中第39条修改为第38条内容也做了重大修改:“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伟大事业。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农业如果不发展,工业不可能单独发展。到农村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和极其光荣的。”到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1956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正文有关“下乡上山”的文字未有改动。至此,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基本思路以“国家发展纲要”的形式就此定型。
自1957年起,上海将“精简职工和精简城市人口”的运动与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结合在一起进行动员,但还是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及政策措施,保持了青年运动的特点,使得动员城市青年下乡的工作得以逐步推进,逐年进行。1957年上海知青下乡的方向以沪郊为主,到了1958年则以外省安置为主,而安置方式又以插场为主。经过数年安置实践,到1962年,国家确定了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的三种主要方式:插队落户建立集体所有制的生产队、农牧场到国营农、林、牧、渔、矿插场,或创建新场等。
1962年6月,为协调城市知识青年插场,成立了副部级的农垦部安置办公室。12月组建国务院农林办安置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农林办主任谭震林统筹领导。半年以后,又成立了中央安置领导小组,以下各中央局及各省市自治区均组建专门办事机构,这标志着上山下乡问题正式提到党、政重要工作日程。
1963年6月,国务院召开“城市精简职工和青年学生安置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今后15年内,每年大约有100万左右的青年需要有计划地安置下乡,参加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下乡学生年龄可以由18岁放宽到16岁,条件是能够独立生活。主要安置方向是插队,其次是插场,再其次是建立新的国营农、林、牧、渔场等。到年底统计,自1961年以来,全国各地共动员下乡知识青年14.87万人,其中到国营农场的11.51万人,占总数的77%。这些知识青年同老职工一起,在艰苦的地方扩建、新建400多个农、林、牧、渔场,盖起42万平方米的住房,开荒4.13万公顷,播种3.20万公顷,扩大育林面积7730公顷,扩大水产养殖面积1.03万公顷。
1963年11月18日至12月4日,国务院召开“城市青年下乡插队经验交流会”。在会议上分别交流了成户插队的经验,集体户插队的经验,分散插队的经验,以及上海市组织跨省插队的经验等,就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研讨。这标志着中央对城市青年下乡安置方向的转变。随即在1964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中央安置领导小组的汇报。在会议上邓小平说:城市知青下乡,以插队为主,这是一件长期的大事。每年要安置100多万人。用插队的办法,每人给的安置费不到200元。插场每人则要1000元,如果100万人插场的话,需要10亿元,这怎么得了。周恩来总理也发言说:我们脑子里要有国家大、人口多这个概念,考虑问题就要从这里出发。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发布的指导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必要动员和组织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大批城市知青下乡,使城乡青年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稳定农村青年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利于更快地形成一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的新型农民队伍。同时,这样做,也为城市未能升学、就业的知青开辟一条广阔的就业门路,使他们通过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锻炼,健康成长起来,成为可靠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年5月,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落实1964年安置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和闲散劳动力计划的报告》,1964年安置人数为78.6万人其中插入人民公社生产队的65.4万人,占83.2%;国营农、林、渔场安置12.8万人,占16.4%。按插队人数的千分之六配备4000名安置工作专职干部等。另据《四川知青史》记载,四川省在1964年下乡的城镇知青37763人中,插队安置的有35539人,占94.1%;插入社办场和国营农场的有2224人,占5.9%。1964年,国家将插队定为安置知青的主要方向以后,每年插队安置费标准是,南方地区每人185元,北方地区每人225元。
1965年8月26日至9月14日,中央安置领导小组综合各大区的安置计划是:1966年计划动员下乡67万多人;“三五”期间计划动员下乡366万人;15年内全国计划动员下乡1100-1200万人。安置方向仍以插队为主。《人民日报》在1965年期间连续发表社论,强调上山下乡的政治意义,指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项重大事业,是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是一项临时措施和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今后长期要做好的一项“具有革命的战略意义的大事情”。知青下乡的“革命”意义主要是:实现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增加农村的革命力量,培植共产主义萌芽,防止产生修正主义,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等。
自1962年至1966年8月统计,全国各地共有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知青196.9万人,返乡知青达4000多万人;这些知识青年95%以上初步稳定在农村。国家支出安置费9.87亿元,人均346-580元。其中上海1955-1966年期间,共有16.4万人上山下乡。具体去向以新疆为主,其他去向包括江西(14117人)、安徽(2227人)、湖北(7977人)、浙江(271人)、沪郊(54268人)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9: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82-8.jpg
在平凡而又艰苦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一大批知青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在全国各地相继踊现出来,如1955年回乡务农的吕玉兰,1958年回乡务农的邢燕子,1961年回乡务农的董耕,以及1962年插队落户的侯隽等等,他们的优秀事迹通过党报的宣传,鼓舞了全国各地已经下乡和尚未下乡的知识青年,进一步坚定了他们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对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起到推动的作用。1963年3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是移风易俗的革命行动》的社论,鼓励有志青年以邢燕子、董加耕等先进人物为榜样,投身到农业战线“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同广大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在艰苦中锻炼自己,在劳动中创造真正的幸福,成为能够经得起风霜、挑得起重担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这一时期树立的城市知青先进典型还有天津的王培珍、赵耘,吉林的栗心河,上海的浦锦文、张韧等等。
1964年1月2日,毛主席亲自观看了河南省豫剧院演出的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现代剧《朝阳沟》,赞扬《朝阳沟》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出现的一出反映新生活的好戏”。同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生日便宴上,邢燕子和董加耕被安排陪坐在毛主席身边进餐,表达了伟大领袖对全国知识青年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1965年8月,由中国青年出版杜编辑出版了《在广阔的天地里》报告文学集,文集载有邢燕子、宋喜明、刘品、王敬璋等十名先进知青的事迹。此后,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出版物大量出现。10月1日,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上海知识青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生活的彩色纪录片《军垦战歌》正式上映,不但在全国知识青年中激起巨大反响,而且使上山下乡成为所有青年人向往的光荣事业,在全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上山下乡的高潮。1966年3月,党中央为了表彰知识青年,特意邀请200名先进知青代表参加国庆观礼。谭震林对这些知青代表们说:“农业很重要,没有农业就没有工业。农业要现代化,你们有知识,要研究如何现代化。你们下乡不是简单地为农村增加几个劳动力,更重要的是把文化技术带下去。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196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以后,中央各部委根据中央的安置规划,纷纷制定各项法规制度和配套措施,为保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立政策体系。前后公布的法规计有:粮食部《关于城市下乡青年粮油供应工作的几项规定》;商业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在高寒地区安置城市下乡青年冬装补助问题的通知》;内务部、财政部、劳动部、粮食部、国家编制委员会《关于1964年安置城市知青工作机构的编制及其经费分配的通知》;财政部发布《关于1964年安置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和闲散劳动力支出预算指标和预算管理的通知》;财政部、林业部发布《关于国营林场安置经费结算问题的联合通知》;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关于1965年安置经费管理的几项规定》;内务部、财政部、劳动部、粮食部、国家编委联合发布《关于增加安置城市下乡青年工作机构编制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关于监督支付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和闲散劳动力安置经费的通知》;关于加强舆论宣传,向知青提供精神食粮,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动员子女上山下乡,以及粗暴对待知识青年,歧视、打击、污辱知识青年,破坏上山下乡运动的犯法犯罪行为的处理等。从吃粮补贴、衣被添置、生活用房,到交通、医药费用补助等;从生活用具到生产资料;从近期到长远,事无巨细,无不周到统筹,关心备至,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年一代的关心,体现了党和政府将上山下乡运动作为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的决心也为此后实施全国范围的大规模上山下乡准备了社会基础、物质条件,以及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上山下乡政策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9: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82-9.jpg
结语:
新中国的政策体系,归根到底就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规、措施等,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规范社会行为,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整合,服务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部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体系是比较特殊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本质是青年运动,而青年正是社会上最活跃、最热情、最有能量,而且成分复杂、思想可塑性强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既有长远性,又有短期的就事论事的,以及政治导向多于具体扶助等特点。
文革前上山下乡运动大致经历了上述四个阶段,通过十多年艰苦曲折的社会实践,从一般性号召到逐步形成政策体系框架,终于由单一的农村知识青年返乡参加农业生产,逐步汇合形成农村知识青年与城镇知识青年一起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大奇迹,带动整个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正是因为有了上山下乡政策体系,有了开展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的社会条件、群众基础和实践经验才有了文革期间大规模动员上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可行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19 09: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82-10.jpg

(作者宇宏,系1968年内蒙古插队落户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者按: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广阔天地公社组织知青救灾小分队跨县奔赴第一线,谱写了一曲勇往直前、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赞歌。本文由当时参加小分队的回乡知青吴焕霞撰写,她用亲历亲见、实图实景,再现了救灾小分队知青们的这一历史瞬间,值得一读。)    83-.jpg


1975年8月4日,台风“妮娜”引发了洪河、颍河上游流域的河南省南阳、驻马店、许昌、周口等地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8月8日凌晨,致使河南境内板桥水库等数十座水库集体垮坝,受灾地区一片汪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发根据河南省委对口支援的指示,广阔天地公社从各大队抽出了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组成了一个14人的救灾小分队,派往舞阳县孟寨公社帮助那里的人民重建家园。我和众多青年人一样,纷纷向党委写申请要求参加小分队。那一年,我19岁。当接到通知的时候,我像一名被批准入伍的新兵一样,既兴奋激动,又感到责任重大,更多的是想去艰苦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迫切愿望。8月31日,我们小分队成员在公社里办了一天的学习班。小分队的组成情况是:队长薛喜梅,党委秘书李闯、下乡知青郑英萍、王付军,杨清波、金建华、孙志国、林金芳、靳启信、申欣、王天根、回乡知青吴焕霞、炊事员黄全义、后勤供应王广军。党委书记卢忠阳给我们做了简短的动员讲话,通报了灾区情况,明确了小分队任务。大家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都决心要为灾区人民出大力,流大汗,吃大苦,耐大劳。为改变灾区面貌,我们不惜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为灾区人民做出贡献。会上,我们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和团支部。党小组由薛喜梅、郑英萍,李秘书组成,团支部由王付军孙志国吴焕霞、申欣组成,申欣担任临时团支部书记。9月1日,我们分头准备。公社为小分队预备了两顶军绿色的帆布帐蓬,为我们每人买了一张新铁锨。管后勤供应的广军和全义到每一个队员所在地收集所带口粮,个人准备好行李物品。当时大家议论应该做一面小分队的红旗。定下内容是:上面两行大字是毛主席的手笔“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下面小字是“郏县广阔天地赴舞阳学习小分队”。说干就干,下午女同志们开始制作。而男同志的任务是由王付军牵头用彩纸写了很多大标语,准备到了灾区就把宣传工作及时开展起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有的同志在写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和决心书。家人听说我要参加小分队抗洪救灾,还可能要去几个月,父亲专门儿去供销社买了红糖、白糖让我带上。五大大(父亲的五弟)是个医生,知道我体质不太好,血压低、皮肤容易过敏,给我带了四盒维生素B12针剂,还有一小瓶扑尔敏。从下午开始,我们几个女队员就忙活开了。我们买来红布,找到了邮电所黄玉梅大姐的缝纫机。她听说我们要去舞阳救灾特别支持。一个劲儿地啧啧称赞,还关心交代我们女孩子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大姐家,我踩缝纫机把红旗做好,他们几个把毛主席的手写体放大到白布上,然后剪下来。排好距离,用大头针固定在红旗上,在缝纫机上拐弯磨圈地缝,这个活儿难度最大,缝了整整一个晚上,当我把红旗做好的时候,天已经亮了。9月2日,是我们出发的日子。天空灰蒙蒙的,时而下着毛毛细雨。小分队的同志陆续赶到了公社机关院内,送我们去舞阳县的卡车已经发动。我们小分队员扛着队旗,整齐列队在毛主席批示碑前,公社党委、革委的领导和三个大队的支书主任黄法娃、邱甲、寇振京、杨周都来给我们送行。卢忠阳同志说:你们14名同志代表着广阔天地公社党委,代表着广阔天地的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到舞阳县灾区学习锻炼。到了那里,要与灾区人民共同奋斗,改变灾区面貌,重建家园。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相信你们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全公社人民盼望着你们胜利的消息!小分队员在我的领读下庄严宣誓:“我们决不辜负公社党委的期望,与灾区人民共同战斗,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请党组织考验我们吧!”我们向党委领导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誓词。公社领导们凝重的点了点头。卢忠阳向我们挥手:出发!”。我们干脆利落地登上了卡车,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走向了一个陌生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此去也可能困难重重,但义无反顾地愿意经风雨、见世面、摔打磨砺的决心,已经化作了迫不及待的匆匆脚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83-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0: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家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指定地点——舞阳县孟寨公社柴庄大队。“到了,醒醒吧!”睁开眼睛一看,两排大杨树参天矗立,树林旁边有一条水渠。仿佛到了我们生产队的麦场南边。天阴沉着,分不出方向,根据与我心中熟悉场景的吻合,确定了自己认为的东西南北方位。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觉得好生奇怪:这里的太阳竟然是从南方升起来的!大家笑着说我转向了。我试图重新确定方向,可是怎么也转不回来。就这样,我伴着太阳南升北落的方向错位,开始了每天紧张愉快、苦乐相伴的小分队学习、工作和生活。柴庄大队有两个自然村,分别是柴庄和孙庄,一共有六个生产队。听说小分队到了,柴庄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男女都到那里去看望我们,热情欢迎亲切问候,并且指定一群人帮我们搭建帐篷。我们的驻地就在柴庄西边、河北岸的打麦场上。我们小分队成员一起动手,齐心协力,搭起了两座帐篷,挂上了毛主席像和毛主席批示的原文手稿。当地的干部群众用洪水泡过的砖瓦为我们建了一间小厨房。这次我可长见识了,原来被水浸过的砖不吸水儿,用泥巴垒在一起是活动的,不小心碰一下整堵墙都滑倒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晒一些干土撒在砖面上,才能保证结实稳当,实践中处处都有经验学问呐。两顶帐篷配上一座厨房,我们14位同志组成了像青年组一样的家庭,投入了新的生活和战斗。为了配合大队党支部的活动,当天晚上我们小分队搞了突击义务劳动,一夜拔烟柴25亩。回来的时候虽然感觉很累,但心里由衷地高兴,我们第一天就为灾区人民做了一点小事。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急促忙碌的第一天紧张而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7

主题

2851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3293
 楼主| 发表于 2022-6-25 1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8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