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衲 发表于 2023-12-10 09:38:08

慈溪古县衙考

本帖最后由 老衲 于 2023-12-15 11:00 编辑

             慈溪古县衙考古代衙门,在章回小说里读过,也在众多的电视剧中見识过,方型的衙门左右置石鼓、一边立擂鼓,大堂上方多置“正大光明”或“明察秋毫”诸如此类的横匾,至于官者,清明廉洁者有之,“見鸡行事”者有之,贪赃枉法者也有之,但真正的“八字衙门朝南开”的衙门,从未涉足。今游慈城,特意去游览了一番慈溪古县衙。被装修得古色古香,又具传统风格的慈城老街最北端,即是句章古城赫赫有名“慈溪县衙”,一堵新置的壁照挡住了衙门正前方,也许是为了不至于“一览无遗”。壁照上有了图纹,无题字,估计古时衙前置壁照的不多,故无参考,难以择文句书上。(不像寺院大门前壁照,可书上“南无阿弥陀佛”字样)踏入衙门,迎面居中一碑,铭“公生明”三字,背面则是“廉生威”字,倒也让人肃然起敬。二边廂房,设工房、刑房、兵房、礼房、吏房、户房、粮科、钱科,与当今县府所设部门,大同小异,只是规模小了很多,各房内塑众多顶羽蓝衫的塑像官员,曾见网上说是“众多贪官腊像”,我想单凭外表就说是“贪官”,有失公允。这些腊像,不见大腹便便者,多显干练精明,仅凭外表,是“贪”是“廉”,是“清”是“昏”?不好妄断。

老衲 发表于 2023-12-10 09:44:48

衙门正堂,就是“七品芝蔴官”的办公断案之处,上置“明镜高悬”,案前虽列多幅“肃静迴避”字牌,因欺居中端坐的是“腊像”,也就毫无顾忌地登上大堂,不怕被当差的“大刑伺候”。大堂后置二堂,依“浮碧山"而建”,北高南低,考古发掘出长十来米、宽近三米的砖彻甬道,其砖铭“通十四”字样,查考历史上有“通”编年的朝代仅唐代“咸通”,跨十四年,故初断为唐代设衙,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据历代记载,古县衙几经兴废,近代重建。而今县衙的主旋律为倡廉贬贪、公正为民。后院门宅左右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省身克已而出当官务持大体,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清风园内置一圆铜镜,壁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世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为唐太宗李世民立言,建“清风园”初衷在于此。后园庭宇,多设历代清官铜像,有“一钱太守”、“三汤道台”、“五代清郎”及南宋清官杨简、明代廉官顾言等历代清官铜像,并简叙其名号的来由。如清代汤斌,为官数十年,俭约立身、二袖清风。任陕西潼关道台时,一日三餐不外豆腐汤、生活艰苦如黄莲汤、于世济民似人参汤。故有此“三汤道台”雅号。又如“一钱太守”刘宠,为官清廉,始终如一,“舍一分则民多一分赐,取一分则官少一分廉”的为官座右铭,后任满离职,百姓感其恩德,筹百钱相送,刘宠坚推不受,百姓长跪不起,不得己受以一钱作纪念,后人美誉其为“一钱太守”。

老衲 发表于 2023-12-10 09:48:25

很有意思的是一庭宇侧墙门,设成一铜钱状,外圆内方,钱币铭字为“乾隆通宝”,钱币中间方形则为门,内阴暗到底,意喻为官者不可钻入钱眼,如迷入钱孔,则无前途而身败名裂。屋宇间,塑一铜铸巨兽,此兽为天界神兽,世传名为带“犭”旁的“贪”字,龙头、狮尾、牛蹄、麒麟身,因其性贪婪,食尽山中飛禽走兽,占尽人间金银财宝,又异想天开欲吞食太阳,结果被活活烧死,此故事寓意深刻,告诫人们,贪得无厌者必自毙。正堂后是书房、雅座,为当官的内居,显得清静、雅致,当年一方父母官的享受,也就如此而已。后庭多亭榭花木,曲廊迴栏,为近年修建,整洁不失风雅、幽深尚系天地。慈溪老县衙,为近年在老遗址上修缮,感觉整洁公正、也严谨朴实、四平八稳,其当年入主者也如其表,小民则可告慰也。

嘉友(加友) 发表于 2023-12-11 10:36:16

那年,我们杭州知青十人,在东方知青网的精心按排,来到了这里,这里清洁,这里清静,这里清廉。美好的记忆,将陪伴我们终身。

老衲 发表于 2023-12-11 17:58:11

古越慈溪,孝廉之地,能给朋友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4-3-8 05:00:09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条穿慈城而过的228国道是经过多次的,也晓得此处有古县衙、保国寺两处名胜,奈何因公务羁绊,无暇停车游览,至今未能观光,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慈溪古县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