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乌珠 发表于 2022-11-23 10:13:55

【知青故事19 】“知青大使”——孙玉玺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11-23 10:15:24


       无论到那个国家访问,都要去拜访中国大使馆,那里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一到印度就更想到使馆了,因为特命全权大使孙玉玺同志,是哈尔滨的老乡,还是一位老知青。据我所知,他可能是北大荒知青中惟一当大使的。也许我们早就相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常到道里区石头街67号的省电影公司看新片,每次都在门口看到一些等“蹭票”的孩子,那其中一个眉目清秀的孩子可能就是少年的孙玉玺。  因为他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常挤到电影公司看片,可能这就是他最早的文化启蒙。他和父母一起住在这个院子,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这是一个多子女家庭,生活很艰辛,玉玺从小就学会了吃苦。记得他们家住的平房着过一次火,是玉玺把奶奶背出来的。道里的柳树小学和地段小学是孙玉玺的母校,他至今还记得,地段小学很漂亮,那是一座灰色的俄式建筑,大门很高很气派。在这里,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三中,他特别喜欢文科,刚萌生着一个文学少年的梦想,他就下乡了。  那是在1968年秋天,那一年他只有16岁。他下乡的长水河农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周围有六条大小河流,如南北河、柳毛河、讷漠尔河、长水河等。农场以长水河名,孙玉玺所在的8分场就在南北河畔,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队。这里原来是劳改农场,条件异常艰苦。下乡后,他和大家一样踏着残雪播种,顶着烈日锄地,在雨雪交加中收割。据和他一起在8分场下乡的毛成信和王光成回忆,当时玉玺是全连知青中年纪最小的之一,但他特别能干,什么苦活累活都抢在前面,很快当了班长、排长,后来还提拔为副连长,是知青中进步最快的知青。  秋收时麦场的活最忙,他在现场指挥,我们都是白班夜班来回倒,他几天几夜不休息。在最危险的时候,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我们附近的林场经常发生山火,他都领着我们去打火,他很有组织能力,既能灭水,又没伤着人。  孙玉玺是和哈尔滨三中的几个同学一起到8分场。不愧是重点学校的学生,就是再忙,他们都没放弃学习,一下了工,他们都自发地到分场的小学校去补课,高中生给初中生讲,大家都学得很认真。这帮学生后来都挺有出息,当时任仲夷(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儿子任克雷也是其中的一个,后来他当过深圳华侨城的总经理。孙玉玺是其中最努力的一个。他对古典文学特别有兴趣,更是把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有时我们随便点一首诗他都能背下来。只要我们能说出下句,他就能答上下句。他只是读了一年初中,可英语也很棒,都是自学的。晚上我们都休息了,他还灯下读书,写诗写日记,一直忙到深夜。  1973年已经当上连长的孙玉玺被推荐上大学,当时也组织了考试,他的成绩相当不错,结果出了“白卷先生”张铁生,考试成绩不算了。北京外语学院的一位主任来面试,给孙玉玺一篇报纸上关于学大寨的文章,让他用英语翻译,结果大概内容他都说出来了。他说自己英语一般,中文和历史更好,结果那位主任又考了文史方面的知识,他答得更好。最后终因他现实表现突出,考试成绩又优秀,被北京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录取了。       四年以后,大学毕业的孙玉玺进入了外交部,从知青成为职业外交官,尽管他从来没作过这样的梦。这之后,孙玉玺又被派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1979年担任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英语翻译,后来又担任了外交部亚洲司的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年开始先后在中国驻巴基斯坦、柬埔寨、韩国使馆担任参赞。大概我和孙玉玺正式相识,是在2001年秋天,在参加中国记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上,我们相见在二十一世纪酒店的电梯里,他比在电视里看的更年轻英俊,脸很圆,眉青目秀的。那时他正在外交部当新闻发言人,他的沉稳干练、义正辞严,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处理美国飞机闯入中国领空并撞坏中国飞机事件中,在记者招待会上,他有理有节地揭露美国违背国际法的行径。在南斯拉夫被炸的第二天他就随外交部工作组飞赴布尔格来德,在60个小时中,他站在被炸的使馆现场先后接受数百名外国记者的采访,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在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孙玉玺非凡表现,为祖国争得了尊严。当然也为家乡,为北大荒的老知青争得了荣誉。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11-23 10:16:28

  在记协的这次理事会上,我和他都当选为常务理事(他代表外交部新闻司,我代表黑龙江省省记协)。大概第二年春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孙玉玺站在中国驻阿富汗破烂的大使馆的废墟上,接受记者采访。他已被任命为这个还处于战火中的国家的中国大使。我在网上看到,他在出使阿富汗时曾赋诗一首:“忍将妻女舍,为求一拼搏。酒醒出门去,无功不回国。”5月2日他在向卡尔扎伊总统递交国书的当晚写的一幅对联:“开门见山满目焦土;推窗望月一头冷月寒心。”后来唐家璇部长到使馆视察,看到已闲置九年的使馆感慨道:“今天来看一废墟,明年重游满园色。”孙玉玺回诗两句:“乐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他没有辜负祖国的重托,经过两年多的奋斗,他不仅建立了和阿富汁政府的友好关系,还复建了一座显示中国发展水平的崭新的大使馆。尽管尽管使馆外还是一片狼藉,但使馆内绿草茵茵,一派鸟语花香。新建使馆建筑装饰一新,院里还有游泳场池、蓝球场,成为各国使馆中环境最好的。  在从北京来到阿富汗的那片焦土时,孙玉玺竟想起了自己的知青岁月,他曾对记者说:“2002年我出任阿富汗大使,当时美国刚推翻塔利班政权。战后阿富汗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我刚一到阿富汗,看到了的场景,一下子我想到了长水河农场。可以说,有当知青时期的锻炼,一些困难就不算什么了。”  其实当时在阿富汗每天都面临着生命危险,战争时埋下的地雷随时可以爆炸,出门必须有当地警察守卫,车内备有防弹衣。住在使馆也并不安全,有一次一枚火箭弹离使馆只有14米的地方爆炸,不少弹片飞到使馆院里,震坏了许多玻璃。在他当大使期间,还发生了一起袭击中国援建工程队、造成11名中国工人死亡事件,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赴现场,保护伤员,处理善后。既使参加礼仪性活动,条件也相当艰苦。孙玉玺夫人他陪到外地视察,公路边上没有厕所,方便一下只能就地“男左女右”,当地人说站在撒尿的是驴,人都蹲着方便的。参加宴会时,门口站着的不是礼仪小姐,而是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手握冲锋枪的士兵。在邻时塔起的帐篷里摆着长桌,食物上落满一层苍蝇,只能用手抓饭,孙大使和当地官员一样照吃不误,而大使夫人只好盛了一小盘抓饭,看着自己的脏手,怎么也无法将食物放在自己嘴里。  孙玉玺在阿富汗的种种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也为在一个战乱国家重建大使馆、恢复友好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任职期间,孙玉玺仔细研究了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记》,据记载,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曾途经喀布尔附近。据此他还在新使馆的草坪上树立了唐僧师徒四人的雕像。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离开阿富汗后,他也追随那师徒四人来到印度。那是在2005年1月11日。他被国家主席任命为与中国关系曾非常友好现在又困难重重的印度大使。印度使馆虽然没有阿富汗使馆那样新,但它的阔大确让我们大吃一惊。使馆的新闻参赞李胡兵领我们在这个大公园里参观,他说印度使馆是中国驻外使馆中最大的,仅草地就有10万多平米。这里大树环抱,绿草如茵,鸟语花香。我们看到在树上跳窜的小松鼠,在草坪展示美丽的孔雀,还有在远处观望不速之客的猴子。院子里还有很标准的蓝球场、网球场和游泳池。向往农耕生活的外交官们还在硕大的草坪旁边开了一片菜地,我们看到随丈夫来馆的妻子们,正在给来自家乡的菜蔬浇水。她们说,在德里生活“菜蓝子问题”自己解决了。看到来自祖国的记者,她们高兴地和我们打招呼。看见孙大使是在使馆的会客厅里,走廊里挂着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会见印度领导人的照片。大厅里挂着中国的风景国画。孙玉玺还是那样儒雅谦和,他正忙着安排胡锦涛主席下个月访问印度的事宜,一会儿又要宴请来印度访问的中国海军司令,他忙里偷闲地和我们这些老朋友见面,因为都是自己人,玉玺穿着普通的衬衣和长裤,而不像每次见外宾,他都穿着自己设计的领口镶盘花扣的黑呢子中式外衣。       看着这位老乡可爱可敬的样子,不禁想起当年邓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他在后面记录,小平看着他那张年青的娃娃脸问他你几岁了,他站起来说,我三十岁了。小平笑着说:“我还以为你十三岁呢!”在场的人都笑了。没想到当年邓小平眼中的娃娃翻译,现在成了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员宿将了。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11-23 10:17:30

       孙玉玺先问我们中国记者采访团一行到印度的感受,我说:“不像传说的那么坏,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他点了点头,接着更娓娓道来,给我们介绍印度的情况,都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他说,访问印度,有四大看点:一是千年古迹,与中国一样,印度的古迹遍布全国。例如,瓦拉那西的印度教圣地及菩提迦耶、鹿野苑,居师那伽苏等佛教圣地,还有阿旃陀石窟,不亚于中国的敦煌。二是集中了伊斯兰文化的建筑精华,泰姬陵就是代表作。三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殖民时期的建筑,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四是现代建筑,主要在一些新型的工业园区,虽然总体上比中国落后,但是有一些亮点,如班加罗尔的软件工业园。四是看看孟买的贫民窟和老德里的脏乱差,也有借鉴作用,不抓紧看,也许过些年就看不到了。他说,中印友好交往2000年,99.9%的时间是友好合作的历史。历史上出现三次友好的高潮,第一次是在古代,以佛教为媒体,中印两个伟大的古代文明大国开始的历史性的交流。如玄奘出使西域。第二次在近代,两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并结下的深厚友谊。如柯棣华医生援助中国抗战。第三次,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促进万隆会议成功举行,为二战后世界历史写了重要的一页。当时最流行的一句印地话是“印地--泰尼帕伊帕尼”(印度中国是兄弟)。现在第四次友好的高潮已经来到,两国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发展的伙伴。龙象之争,双方都有发展。两国人口超过24亿,在1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财富,将不可阻挡地迁动整个世界的发展。十年来两国的贸易从2亿多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6亿,增长了70多倍。而且潜力巨大。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感慨:“东方文明古国,荤荤大国,独印度中国耳。言其亲也,则如肺腑;观其势也,则如辅车。”这话说得何等地好,真值得两国政治家体味。       孙玉玺还向我们介绍,一百多年来,印度一直比中国经济发展快,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争,经济政策比较稳定,体制比较建全。特别是上世纪的最后十年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达到6%,近两年达到了8%。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当然印度要赶上中国大概不容易。2004年,中国的GDP的总量是19多万亿美元,而印度是6.9多万亿美元。差别还相当大。基础设施建设大概有二十年的差距。你们走一走看一看就明白了。他预计,在人口的总量上,大概十多年后印度肯定超过中国。他们现在将近十一亿,国家也倡导计划生育,但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现在农村平均每家七八个孩子,城市每家也有五六个孩子。我到过印度的一个农村访问,一个村长有97个孩子,都是他亲生的,有三个夫人,但村里的好多女人都给他生孩子。他说,我看印度最大的长处是树多,花多,动物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大的短处是两极分化。据统计,印度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富翁最多的国家。有些人富可敌国,更多的人一贫如洗。       不愧是新闻发言人,孙大使口若悬河地说一个小时,信息丰富,又生动有趣。尽管我们还没听够,孙大使只好和我们握别,秘书已催了几次,他要宴请的客人到了。因为是老乡和荒友,只有我和孙大使合了一张影,他说:“欢迎黑龙江省多来些人到印度看看,有什么困难来找我!”他还亲自签名赠送我一本他主编的书《菩提树下的印度》。我们的老乡孙玉玺不仅是们优秀的外交官,还是们颇具人文情怀的诗人。第二天,我们在参观圣雄甘地的灵墓时,我们还看到了孙大使为甘地题写的挽联:“一生求真理,万事合为贵。”在他看来,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对当代的反恐斗争,是有借鉴意义的,他还在留言簿上留下这样的诗句:  “从来人和万事兴,     以暴抑暴无穷恶。     不信强权能逞霸,     圣雄重生我拜佛。”         我一直关心着“知青大使”孙玉玺的动向,2007年12月3日,新华社报道:在新德里泰姬宫饭店,孙玉玺大使举行离任招待会,印度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会上充满热烈友好气氛和依依惜别之情。大家高度赞扬孙大使在任期间为推动印中友好关系所做出的贡献,对其离任表示惋惜,并表示美好的祝愿。       2008年3月1日,新华社报道:中国新任意大利大使孙玉玺及夫人马骅到达罗马。“壮志出门去,无功不回国。”我们期盼着我们的知青战友孙玉玺在那个遥远欧洲文明古国,再为祖国和家乡争得荣誉!
       注:本文作者是原哈尔滨知青贾宏图。

佛山人 发表于 2022-11-23 12:02:41

好像在哪看到过此篇故事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青故事19 】“知青大使”——孙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