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9 09:19:20

回望光辉岁月,启引拓荒先声

回望光辉岁月,启引拓荒先声

中华儿女
2019-08-15 12:45
中华儿女杂志社官方帐号
关注

“我们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坚决不开小差,去了就不回来,有一条困难克服一条困难,有一千条困难克服一千条困难,绝不给全国青年、全国人民丢脸!一定要多开荒!”1955年8月30日,北京青年杨华作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从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手中接过旗帜,响应党中央号召,率领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祖国的北疆,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志愿垦荒。
一声号响,红旗飘扬,青年志愿垦荒队垦荒的犁铧划开了这片亘古荒原。是他们,在这片一望无垠的荒地上亲手搭起第一间土坯房;是他们,亲手拔起第一根荒草;是他们,亲手铺就第一条沙石路;是他们,亲手播下第一粒种子……
此去便是数十年。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共青农场占地57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0万亩,2万人口,是一个集种植、饲养、加工、商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
60多年,变化的是历史的、物质的、人员的变迁,不变的是坚守的情怀。在这片深情的黑土地上,三代垦荒人发扬“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一起见证着中国北方共青城的腾飞!
为国分忧,“向荒地进军”
1954年秋,年仅22岁的杨华,以乡长身份出席了北京市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市委赵凡同志作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报告,说明了我国农产品的需求情况非常不足。杨华等人还学习了周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当时,周总理明确指出:“我国伟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面,最后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小生产的限制下,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得到有计划的迅速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首先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建设方针是打好农业基础。要发展农业必须做到:改变旧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落后的生产力低下的状况;扩大耕地面积,远征开垦荒地,提高农业产品的总数量。所以把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个重要举措。”
会议期间,各区在讨论周总理的报告时都非常热烈,都感到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方针政策是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都特别拥护并表示积极支持。据杨华回忆,“当时心里就像着了一盆火,在会上毅然决然地向党组织提出远征开垦荒地的请求”。区里带领他们参加会议的区委秘书周全同志鼓励杨华说:“你的决心很好,是爱国行为。如果国家有号召时,一定让你第一个去。”杨华说:“你说话得算数。”周全又说:“想去就要先当好乡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华远征开荒、为国分忧的理想和信念在思想深处牢牢地扎下了根。
1955年4月,团中央组织的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苏联考察苏联共青团工作。当时苏联正在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移民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垦荒,大规模建设共青城。两年的时间他们动员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既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也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中国青年代表团考察苏联青年开垦荒地的情况,了解苏联垦荒的规模、投资、人员、组织以及垦区生活、青年团在垦区的工作等情况。
代表团回国后专门给团中央书记处写了《关于苏联开垦荒地情况的报告》。团中央书记处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团中央向党中央建议中国学习苏联的经验。这个建议得到毛泽东的重视。党中央转发了团中央的报告,并在批示中写道:这个报告“很有参阅价值”。
7月,团中央即提出《关于响应党的号召,组织青年参加开垦荒地的几项意见》,提出组织部分城市中不能升学和就业的初中、高小毕业生和没有职业的青年参加垦荒工作。这个意见得到了党中央的首肯。
团中央领导专门和北京团市委负责人商谈组织青年垦荒事宜,提出让北京带头。
就这样,经过团中央和团北京市委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最后确定了5位发起人,除杨华、庞淑英外,还有南苑的青年团员李连成、李秉衡和朝阳的青年团员张生三个人。他们都是最坚决、最积极、一定要去垦荒的人,且都是各乡、村的团干部。
8月5日,团中央有关人员把他们5个人找到团中央,一起具体商谈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有关事宜。经研究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必须绝对自愿;第二,不要国家一分钱;第三,去后就扎根边疆不回来。
8月9日,他们5名发起人向青年团北京市委提交了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倡议书。8月12日晚,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在他家中接见了这5位发起人。
胡耀邦问他们是否真愿意去垦荒,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他们都一一做了回答。耀邦同志还勉励他们说,在渺无人烟的荒原上建立新的村庄,将会碰到许多困难,你们必须以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8月16日,杨华等五人的倡议书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上发表后,在北京及全国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青年纷纷报名,要求参加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几天之内就有上千青年报名,外省市青年也有一二百人。
青年团北京市委从报名的青年中挑选出60人作为首批队员,组成全国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由杨华任队长,庞淑英、李连成、李秉衡、张生任副队长。因为事前就确定第一批队员要会种地、懂农业,所以这个垦荒队的成员基本上都来自北京市郊区。为了切实做好工作,团中央临时设立的垦荒筹备组还挨家对垦荒队员做了家访,征得家庭的同意。
1955年9月10号,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杨华和他的60名战友先期抵达萝北荒原,在垦荒点举行了“开荒第一犁”剪彩仪式,从此,揭开了全国青年志愿垦荒的序幕。
从1955年起,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五省市有志青年共计2602名,在萝北荒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战斗,开发建设了今天的共青农场。
为了多开荒,全体垦荒队员三年不开工资,实行最低条件的供给制,剩下的钱全部用来打家底。垦荒队员把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粮食作为己任,从来没想过自己要挣多少钱,诞生了3年不拿一分钱工资、不花国家一个钱、把荒原开垦成万亩良田的奇迹,创造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人间佳话。
以热血甚至生命,铸就垦荒精神
上个世纪50年代,北大荒是一片蛮荒之地。这里荆莽丛生,沼泽遍布,风雪肆虐,野兽成群,人烟罕至,寒冷、偏僻、荒蛮、凶险,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年轻的队员麻友刚到北大荒不久,就在一次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收工途中,被雷电击中,为垦荒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然而,青年志愿垦荒队不畏自然环境的艰难,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扎下了根。
青年志愿垦荒队初到北大荒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当时的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没有伙房就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做饭,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时工作的地方处处是水,中午吃饭都无蹲坐之地,只好站着吃。夏季工作归来,脸和脖子上经常被蚊子瞎蜢咬得满是大包。寒冷的冬季,垦荒队员们上山伐木、积肥、修水利,经常被冻掉手指甲、脚趾甲,冻伤现象十分普遍。然而,青年志愿垦荒队不畏工作环境的艰难,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锐意进取艰苦创业。他们长年吃的是高粱米饭、苞米面窝窝头、盐水煮黄豆、白菜萝卜汤,几乎一年也吃不到肉。他们长期住的是马架子和泥草房,这里不通车、不通电。然而青年志愿垦荒队不畏生活的艰难,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安下了家。
“北大荒,真荒凉,又是狍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这是当时北大荒的真实写照。天津垦荒队当年的领军人物杜俊起老人和老伴儿、第二批天津垦荒队队员李之雯还记得,刚来北大荒时,沼泽密布,杂草都有一人多高。开荒生活是艰苦的,夏天,蚊子、小咬、瞎蜢轮番“轰炸”,晚上刚一躺下,蚊子铺天盖地而来,一巴掌能拍死七八只;冬天,有名的“大烟泡”一刮就是三四天,雪被大风刮得天昏地暗,五指不分,人走在对面也认不清。“睡觉时只好不脱棉衣棉裤,带上狗皮帽子蒙上棉被就睡,早晨起床时,由于蒙头睡觉,哈气把棉被冻成一个硬盖,根本叠不了被。” 
来自五省市的垦荒队员建起了八大集体农庄,在当时困难重重、任务繁重、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青年志愿垦荒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大农庄”,三年开荒6.3万亩,生产粮豆3000吨,没向国家要一分钱。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支马架,住草棚,忍饥受冻,披荆斩棘,开垦了一片片耕地,建起了一排排新居,让沉睡的沃土献出了米粮,让荒芜的沼泽变成了村庄。
1956年6月7日,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亲临共青农场,慰问了垦荒队员,勉励他们“不要向困难低头,要坚决向困难冲锋!”“要忍受、学习、团结、斗争”。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的声音。殷切的希望激励了青年们的垦荒斗志。
北大荒的青年志愿垦荒精神,也带动了全国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1955年10月18日,98名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来江西垦荒创业,在鄱阳湖畔安家落户;1956年1月31日,227名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员踏上了浙江大陈岛……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的种子在祖国多地扎根。
1958年,天津庄被授予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奖状。
1985年,农场举行纪念垦荒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团中央对青年志愿垦荒队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和肯定。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自为农场命名,并亲笔题写了场名,希望垦荒精神世代常青。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9 09:19:56

接续奋斗,传承新时代青年志愿垦荒精神
今天共青农场、凤鸣山下,坐落着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这座为纪念中国青年志愿垦荒历史而建立的场馆,2013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面积约8811平方米。走入纪念馆,首先便会看到左侧墙壁上镌刻的,一个个为垦荒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志愿者名字,是他们让荒野变耕田,沼泽变村庄,用忠诚和生命换就了共青农场今日的辉煌。
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共青农场占地57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0万亩,2万人口,是一个集种植、饲养、加工、商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14.6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万元,粮食总产量25.7万吨。农场是欧盟IMO、日本JAS、美国NOP认证的有机农场;是全国首批“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场;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
青年志愿垦荒队在创造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以满腔豪情、冲天干劲和炽热青春,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以实际行动奏响了对党忠诚、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青年志愿垦荒队用他们的忠诚与坚韧,青春和生命,在北大荒共青农场这片亘古荒原上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铸就了“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青年志愿垦荒队员们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用辛勤的劳动开垦沉睡万载的亘古荒原,开发建设了共青农场。
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时代精神。
如今,我国注册青年志愿者已超过3000万人,全国大学生村官累计达30万人,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也在逐年增多。这是国家需要青年敢于奉献、敢于扎根基层和偏远地区的体现,也可看出当下很多青年人对志愿行动的热忱。
青年志愿垦荒精神无疑可被视作当代志愿精神的精神源头,挖掘青年志愿垦荒精神,能够鼓舞当代青年更好地投身到志愿行动中来。这样小则可以改变部分青年对于国家和他人的冷漠,培养其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则可以引领青年志愿到基层和艰难领域,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在当下,青年志愿垦荒的历史同时也是一本生动的青年工作教科书。当年共青团的一个号召,就可以充分调动青年积极参与,青年志愿垦荒行动为当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历史经验。如何服务青年根本利益,实现引导青年和青年的自我引导,这也是一个大课题。
在当前“农垦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共青农场在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航母上,充分发挥生产端的优势,补齐在经营、管理、营销、品牌、资本等方面的短板,向着形成农业领域航母的目标砥砺前行。
2019年4月,在考察现代农业水稻育秧基地、农机园区时,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详细询问了农业发展、结构调整、现代农机情况,充分肯定了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垦区建设“三大一航母”的目标充满信心。贺军科指出,共青农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要走在改革的最前列,走在发展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最前列,着力探索现代农业组织方式,吸引凝聚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青年人才,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谈到共青农场未来发展方向时,贺军科指出,要用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广大青年接续奋斗,把垦区建设得越来越好,这就是对青年垦荒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9 09:20:40

从1955年起,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五省市有志青年共计2602名,在萝北荒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战斗,开发建设了今天的共青农场。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9-10 09:17:41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黑龙江省农垦共青管委会、中国北方共青城)始建于1955年,地处北纬47度,东经130度中俄边境黑龙江畔鹤岗市境内。占地573平方公里,拥有49万亩耕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欧盟IMO、日本JAS、美国NOP有机认证基地;是全国首批“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基地;是国家AAA级风景区。      
      2013年,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
      2014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设立了农垦共青管委会,农垦共青管委会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被赋予特殊建制县财税职能和独立项目审批权。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10 11:19:44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9-10 09:17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黑龙江省农垦共青管委会、中国北方共青城)始建于1955年,地处北纬47度,东 ...

感谢大乌珠,祝全体知青朋友,中秋节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望光辉岁月,启引拓荒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