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雪 发表于 2022-8-29 09:17:47

纪录片《知青·情殇》,知青们必看! (来自搜狐网)

纪录片《知青·情殇》,知青们必看! (来自搜狐网)
2017-06-21 05:00
纪录片:知青—情殇

上海电视台

一个知青女儿去寻找自己从未见过的母亲;一对知青夫妇去寻找他们的第一个家;一位中年男人去凭吊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难于忘却的爱与恨、痛与悔带我们回到那个蹉跎岁月。



1968年,一群十六、七岁的上海少年来到了遥远的北大荒;他们不知道会呆多久,,只知道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十年后,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里,有的人带着深深的伤痛离去,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们再次踏上那趟北上的列车……

影片的主线是二三十个上海知青返城三十年后重回北大荒嫩江农场的怀旧之旅。

第一组是刘桂英和齐志刚以及他们的非婚女儿齐勤



片中没有出现刘桂英和齐志刚,只出现他们的女儿齐勤。齐勤从未见过母亲,也没有一张母亲的照片,母亲生下她后,为了掩人耳目,把她送到齐志刚父母家。不久,刘桂英夜间不慎落井身亡,农场的知青们谁都不知道她和齐志刚是一对,还有个女儿养在齐家。齐志刚没有认养这个女儿,自己成立了家庭,齐勤只得由她的爷爷、奶奶和姑姑拉扯长大。



三十多年过去了,齐勤第一次寻访父母留在北大荒的足迹,宿舍,大会堂,晒谷场,甚至是母亲溺水身亡的机井,她都一一到访,最后她顺着知青们残存的记忆指引,寻找母亲的葬身之地,可惜时过境迁,终于还是找不到母亲的确切墓址,无助的齐勤只能烧些纸钱,把无尽的思念、悲苦和委曲留在这苍天和黄土之间。



第二组是“小香港”李立群和妻子蔡金风;



“小香港”和蔡金凤是在嫩江农场相识、相恋、相伴的一对患难夫妻,他们坐在当年结婚的土房前,表情漠然。“小香港”有海外关系,蔡金凤娘家许多年一直不认同他,返城的时间也很晚。



回到上海,他们一家三口在四平米的石库门老房子里生活了十一年,人类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潜能简直无法想象。现在他们谈起过往的岁月,就像翻开一本珍藏多年的破败的小人书,除了些许的酸楚之外,更多的是敝帚自珍的情结。

第三组是丁伟中和他的初恋女友赵健秋。



丁伟中和赵健秋凄楚的恋情叫人唏嘘不已,尽管老丁讲述的语气很平和,但遮掩不了故事里蕴藏着的撕心裂肺的情感。他俩在北大荒开始了纯洁的初恋,却因返乡两人天各一方,鸿雁传书,仍是情真意切。突然有一天,沉浸在幸福之中的老丁接到了赵健秋的一份绝交信,理由是老丁的家庭出身不好,这份信如同五雷轰顶,令老丁痛不欲生。无奈之下,老丁带着对赵健秋的怨恨远走异国他乡求学谋生。许多年以后,老丁又回到了上海,无意之中和赵健秋有了一次邂逅,但俩人却是千言万语欲说还休,短暂的寒暄之后就匆匆告别。后来,老丁来到西安,找到了赵建秋工作的单位,同事们告诉他赵已病逝,到上海就是为了看病的,临终前还叨念着丁伟中的名字。老丁讲到这里,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或许是悔恨,或许是惋惜,或许是眷恋,———无从知晓。


月雅湖 发表于 2022-8-29 10:12:50

难于忘却的爱与恨、痛与悔带我们回到那个蹉跎岁月。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8-31 20:33:02

不了情至爱如晤

                                                      引龙河六分场张文华

   在情人节这天晚上,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真实25小时”栏目播放了“不了情”纪录片。该纪录片讲述的是原黑龙江嫩江农场四分场上海知青的故事。在2006年的一天,有许多嫩江农场的知青相约,一路向北,故地重游,他们去再次寻找青春的记忆:
    四十年的魂牵梦绕北大荒的风雨岁月
    时光荏苒青春已逝
    再回首情难了意难忘不了情
    一声叹息!
    在该“不了情”纪录片众多的上海知青中,丁伟中的“至爱如晤”故事最为感人,这是真人真事,没有杜撰和改编,所以情节特别曲折跌宕,催人泪下。现整理如下:


                     至爱如晤
                      丁伟中上海68届高中生黑龙江嫩江农场四分场知青的故事

  我难忘的初恋,是在黑龙江下乡后的1974年,当时农场是半军事化编制,我负责粮食筛选、打包、发送,粮仓女知青有一个排,负责扬场、清扫和整理,七八个男知青管装运,粮囤堆得有五六米高。
  那时我认识了赵健秋。文革期间,人们潜意识中对学历还是看重的,我是高中生,她是69届初中生,在她这个年纪,对高中生很崇敬。
  她很好学,休息或下班时经常问我很多问题,后来慢慢熟了,她赞扬我的字写得好,她说想把我写的报表拿回去练字,“当字头”——现在没有这样的表述方法了,就是把我写的字当样子,我说好啊。
  到今天我还清楚记得,我拿了些方格纸,从左边竖着写一些唐诗宋词,让她练字,第一次给她写的是李白的一首诗,就是“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给她的时候,态度还有些躲闪,当时男女有很多规矩,下农场两年之内,男女生都不大说话,即使已过两年,也总是拘谨,记得那次我说,下工后要给她一份东西,她就等着我,我把诗给她,她很高兴拿回去了;夏天的黑龙江气候特别,晚上十点天才黑下去,农忙一般就劳动到晚十点。后来听别人说,健秋就是做到再晚,回来也点上煤油灯写字,天天这样。
  文革和上山下乡期间,因为出身不好,没别的事可做,经常在玻璃上练字,这不会犯错误,万一写错可以擦掉,对于练字我有些体会,我经常告诉她写字的事情,每两天,她把写好的字给我看,坦率说,她给我最好的感觉就是认真,有上进心。
  那时候人和人相处的标准很简单,不可能有现在那么多要求,男女只是起源于简单的感觉或某一个因素——干活干得最累的时候,有个男生帮女生锄草了,割麦了,就好了。农场的女知青最大的需求(现在人想不到)就是水,女生一天只有三茶缸水,三个茶杯,三杯水,这杯子当然不会如现在那么细小,是铁皮的大水杯,冰冷的井水,有个女生为了能够得到热水,就会跟烧锅炉的男生变成恋爱关系。
  我喜欢赵健秋,开初是因为她喜欢我的字,喜欢我写的报表。我呢,喜欢教她。惊讶她练字的毅力。两人慢慢开始沟通,老高中对初中生,我告诉她每首诗的内容,辛弃疾的背景,毛泽东《咏梅》“反其意而用之”陆游词,讲历史,语文,数学——实际也是一个约会的理由。她经常找我,每次见她前,我都认真做些准备,尤其是数学,当时她连“合并同类项“都不知道,我凭记忆,看课本跟她讲一下乡时我带去了全套初、高中课本。
  过一段时间,我惊讶发现,她的字已跟我写的字非常像,有时别人已搞不清这字是她写的还是我写的,我做过一个实验,让她填一份领粮食、豆饼的表格,会计看后认为,这完全是我的笔迹。
  半年多我们已很有感觉了,但男女恋爱,在当时仍然敏感,发现谁谈了恋爱,会成为别人的大话题,而我和她到了这样的程度,如果一天不见她,我已经不习惯了;有次我说,别人都在议论了,她每晚还是来找我,不怕吗,她坦然地说:不怕的,我和你的关系是不一样了,如果一天没见你,晚上就睡不好。
  不久我们一起回上海探亲。
  文革初时,我曾在学校音乐教室听唱片,是马思聪的《梁祝》,四个同学躲着听,因为实在喜欢,学校又乱,我把唱片拿回家,之后下乡,我把它包好,吊在家里五斗橱的背后。有一天我请赵健秋来家里,是夏天,很热,我拿出家里的手摇老式留声机,拿出唱片,提醒她小心,当时《梁祝》已判为黄色音乐,但我一直认为这个曲子优美健康;夏天,家家的窗子都开着,容易被别人听到,我们就跪在床边,用一床棉花套遮住机器,两个人躲在里面听了一遍,又一遍;当时我和她挨得很近,说了《梁祝》的故事,解释《梁祝》曲子。开始部分我解释是天上的欢乐,多么无忧无虑,他们见面是天遇,《梁祝》两人的天缘巧合,共同学习的机会。包括天勤、天别、十八相送,然后天问,因为不能得到,梁山伯悲痛欲绝,问苍天为何不能有美满婚姻,最后天怒,雷把坟墓打开。尾声,我解释成天聚。
  我讲着,她靠着我,有些激动,说如果人生进人这样的境界,也是别无所求了。我第一次跟女性近距离接触,两人头靠着头,躲在棉花套中,很热很闷,等我把它拿开时,她头发上、脸上都粘了棉花絮的小球,我帮她拿,拿的时候她脸通红,因为音乐的感染,我感觉到她的伤感,她一直看着我,感觉到男人的那种冲动,我很想抱着她,表示那种讲不清楚的冲动,她滚烫的脸贴着我,我第一次跟异性间亲密相处,就是那个晚上,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两人觉得,我们的情感关系彻底定下了。她的脸贴着我的脸,我抚摩她的头发,重复梁祝故事,没有更多的动作;这种感觉,我今天想起还是铭心刻骨,感觉那种单纯,好像是集中体现了情感的精华。
  那时很多人都一样,看一场电影,逛一次马路,牵一次手,就已经定了,何况我们脸贴着脸,第一次拥抱。无论我和她都相信,这一生,一定是在一起了。一生永远不会分开了。
那时很多人都一样,看一场电影,逛一次马路,牵一次手,就已经定了,何况我们脸贴着脸,第一次拥抱。无论我和她都相信,这一生,一定是在一起了。一生永远不会分开了。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1 20:07:27

本帖最后由 那时雪 于 2022-9-1 20:11 编辑

可接看至爱如唔·豆丁网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9-2 16:35:2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Q4y1r71p/

桥工涛哥 发表于 2022-9-3 04:46:21

知青人,有许多难以言说的往事,有些懵懂,有些清晰,更有些不堪回首......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4 12:47:44

丁伟中赵健秋刻骨铭心爱情,曲折凄楚哀婉,撕人裂肺,令人泪下........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劫文化大革命,带来了无穷的深刻的灾难,与人以深深的数不清的心灵创伤,以至于抹不去的终生伤痕.........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4 13:47:08

3.8平米房子,<知青..情殇》纪录片里主人公小上海夫妻及2个孩子,4口人住了11年.........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9-4 19:07:57

至爱如唔·豆丁网,丁伟中赵健秋曲折经历,诉说详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录片《知青·情殇》,知青们必看! (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