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雪 发表于 2022-4-3 09:17:31

怀念把生命留在北大荒的李晓玲(来自襄河情网)

怀念把生命留在北大荒的李晓玲(来自襄河情网)



在襄河五分场通往场部的南山坡上,埋葬着一位知识青年——她就是我们五分场机耕队的仓库保管员李晓玲。

李晓玲生前是哈尔滨三十二中学68届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是第一批到达襄河的知青。李晓玲个子不高,齐耳短发、性格开朗,说话语速很快。平时总是面带笑容,待人和气,口才不错,她留给我的印象至今不忘。

                1972年3月13日下午四点多钟,一辆油罐车正好在开饭时间到达五分场卸油,李晓玲放下碗筷直奔现场,不多一会儿,一个惊人的消息立刻在五分场传开:李晓玲在指挥倒车时前胸不幸被油罐车的尾部猛的撞了一下,生命垂危.......场部很快派来了当时唯一的一辆大客车,带着重伤的李晓玲直奔场部医院,遗憾的是车开到半路,李晓玲因失血过多就已停止了呼吸……

我清楚地记得,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早上,大家集合在食堂门口的大道上,指导员苏天福向我们宣布:李晓玲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当时一片肃静,队伍中没了平时的噪杂声,大家的心情很沉重。那时我们都很年轻,觉得生活在我们身边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突然消失了,很茫然。

李晓玲去世后,她唯一的兄弟后来没下乡,被安排在哈市工作,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年,她弟弟在单位也碰到了意外事故,因公殉职了。面对两个孩子的非正常死亡,李母受到致命的打击,健康状况很快恶化,不久病逝了。幸福的一家人只剩下孤单的老父亲。据说后来是李晓玲的闺蜜好友徐丽贤(五分场哈市知青)从她当时定居的郑州市重返哈尔滨,专门来照顾李晓玲的父亲。八十年代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徐丽贤向男方提出的条件之一必须能与她共同为李晓玲父亲养老送终。这段感人的真人真事曾经在当年《黑龙江妇女》杂志上刊登,我想如果李晓玲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李晓玲平时对工作认真负责,很敬业,但就这起事故本身来说,司机和李晓玲在安全意识上还是存在薄弱环节的。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了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必须警钟长鸣安全第一!追溯到当年那个疯狂的动乱年代,举国上下除了高度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完全忽略了其他方方面面,包括安全教育,根本无人重视。所以李晓玲的殉职虽然是她个人的不幸,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如果没有那场上山下乡运动,身为68届高中生的李晓玲本应该顺理成章的走进大学殿堂,成为一名医生、教师或者是一名科学工作者。然而命运安排她作为一名垦荒者来到北大荒。我们大多数知青付出的是青春年华,李晓玲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改革开放的浪潮让我们重返故乡,如今退休后安逸的晚年,早已弥补了当年的付出。李晓玲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3岁的青春年华。她一生没有经历爱情、没有留下后人,每想到这些我感慨万分:在大批知青撤离农场的今天,但愿今后李晓玲在襄河的墓地不要成为一座无人问津的孤坟!现在每年清明节都有法定假,襄河农场的领导们是否能安排当地的学生去李晓玲墓地祭扫,告诉孩子们:这里埋葬着一位因公殉职的知青奶奶!

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个大事件,曾经牵动了无数家庭,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无论从什么角度审视,它都将会被载入史册!

希望襄河农场的管理者们,把李晓玲墓地当作知青留下的标志,让襄河后来的建设者们看到它就会想起若干年前,这里曾经来过哈、沪、津三地大批的知识青年,为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奉献过青春、洒下过汗水!

兰兰 最后编辑于 2013-05-11 12:47:06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4-3 09:19:21

2022年4月2日短信联系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襄河农场信访办公室徐振东同志,建议清明节为知青李晓玲扫墓,徐振东回复说,好的。
感谢农场同志连续三年为知青扫墓!

那时雪 发表于 2022-4-3 09:20:08

写于2020年清明悼知青李晓玲
那时雪
白桦林下屹孤碑,五十载风雪伴君哀!年年春种种年年,不见知青李晓玲........

大乌珠 发表于 2022-4-3 20:00:3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把生命留在北大荒的李晓玲(来自襄河情网)